


【創意科技】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 耳朵素描(EarSketch)
《耳朵素描(EarSketch)》是一個由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開發的教育性質的音樂編程工具。網站介面就像瀏覽器版本的數位音樂工作站(DAW)一樣,使用者可以以 Python 或 JavaScript 兩種語言編排音軌、聲音樣本和效果。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 -《雙向傳輸(Duplex Transmission)》
作品-雙向傳輸(Duplex Transmission)藉由探討「無所不在的「網路」該如何被應用於展演之中」、「網路如何反應人們的行為與狀態的分佈」、「網路如何將不可視的數據轉化為樂音」、「如何將抽象資訊經過轉譯後顯得更為詩意」等問題,帶領觀眾一步一步進入作品脈絡。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地球之聲:流行病章節( Sound Of The Earth:The Pandemic Chapter)》
在這個充滿變化而且不確定的時刻,達拉斯藝術博物館(Dallas Museum of Art)與經驗豐富的聲音藝術家 Yuri Suzuki 攜手合作,希望創造一個公開的平台,提供大眾表達、分享艱困時期的經驗與心得感想。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同事的聲音( The sound of colleagues!)》
除了透過網路共同創作、分享聲音之外,以網路為技術的還可以創造什麼樣的聲音與音樂體驗呢?《同事的聲音(The sound of colleagues!)》就以網頁作為使用者操作介面,藉由可被使用者調整的辦公室聲音環境,創造辦公室聲景客製化的體驗。

【創意科技】一起玩音樂吧!線上音樂合奏平台-Google《共享鋼琴(SHARED PIANO)》
Google的在線工具非常適合音樂家們線上協作!現在,Google也正將這種專業知識用於更多樂趣。 《共享鋼琴(SHARED PIANO)》是Google的一項新實驗,使你能夠與遠方的朋友一起製作音樂。

【作品介紹】疫情中的城市與記憶—— #StayHomeSounds 計畫
在「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中,我們介紹了因為網路而可以讓使用者遠距共同創作的《Jazzari》和《Plink!》兩個案例。而網路的優點,除了可以遠距共同創作外,更可以以「平台」的型態,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分享全世界的聲音與故事。《城市與記憶(Cities and Memory)》就是一件以上述的概念創作出的作品。

【作品介紹】諷刺科技的新興科技作品-瑞秋.麥克林《I’m Terribly Sorry》
綿綿細雨的倫敦夜晚,迎面而來的路人們慢慢地朝你聚集了過來,對你投以招呼與詢問,速度由徐而急、人數由少至多、聲音由遠而近、態度由友善而變壞,不一會兒你便被成群的虛擬人物憤怒圍繞,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按擊手中的行動裝置成為唯一擊退他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