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科技】把聲音切成顆粒!用Max/MSP來編寫「顆粒合成(Granular Synthesis)」效果
顆粒合成(Granular Synthesis)是數位音訊發展中,一個相當有趣且具有特色的聲音合成技術。簡而言之,這種合成法是把一小段聲音,想像為一個整體,將其切碎成許多細小的顆粒(Grain),並透過不同音訊調變手法去處理,例如快轉、回放、停留在某一處等等。這類帶有特殊質地(Texture)的聲響,目前也被大量應用於數位音樂、電子音樂及實驗聲音創作中。
顆粒合成(Granular Synthesis)是數位音訊發展中,一個相當有趣且具有特色的聲音合成技術。簡而言之,這種合成法是把一小段聲音,想像為一個整體,將其切碎成許多細小的顆粒(Grain),並透過不同音訊調變手法去處理,例如快轉、回放、停留在某一處等等。這類帶有特殊質地(Texture)的聲響,目前也被大量應用於數位音樂、電子音樂及實驗聲音創作中。
有時候在網路上或現場表演中,看到別人能用嘴巴製造出許多不同音色,是不是會有點羨慕呢?沒關係,現在透過數位工具跟Creative Coding,我們也能稍稍體會一下用「人聲」來演奏的樂趣!
資訊聲音化(Sonification)是能讓人用聽覺來理解周遭不可見事件與狀態的一個詩意手法。這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把天氣資訊轉換成聲音」,像是在聆聽周遭環境變化一般的Max實作練習。完成的Max Patch程式截圖如下圖,包含了會自動顯示的位置、溫度、風速與天氣類型的Message。
將捕捉到的及時影像做分格處理,藉由偵測到不同區塊的影像變化來觸發音效。其中影像分格的方式也模擬了大家彈奏豎琴時利用兩隻手撥弦的動作,演奏起來真的就像在空氣中撥弄豎琴的樣子。
捕捉即時影像,並將捕捉到的影像分格,藉由偵測到不同區塊的影像變化來觸發聲音的Max Patch。利用簡單的動作變化來觸發預設好的聲音物件,即便只有一個人也可以像擁有整個樂隊一樣喔。
大家應該都有想像過,敲打一些尋常物件,卻可以發出有別於該物件材質既有音色的聲音吧?有些電子鼓產品即是用這種方式來觸發Midi Trigger,那如果我們透過Max這樣的軟體,可以怎麼快速應用音量判定來實現互動呢?
由日本音樂家 Katsuhiro Chiba 所設計的Max for Live掛件,受到1980年代經典合成器的聲音影響,而裡頭也特別設計了三個在1980年代非常經典的合成器音色。
MelodySauce是可以自動生成音樂的Max For Live (M4L)Device,設計給主流的eletronic pop, dance和EDM等音樂風格,作為製作的發想參考,MelodySauce提供了一個非常快速且能無限生成旋律的素材,讓你只要點一下就可以完成一段旋律,不論是作為電子音樂中的lead, synth line,arpeggios或者是其他樂器的hook都是很好的創作工具。
《Anthropocene》的作者Federico Foderaro將自身關心的議題全然運用Max/MSP和Ableton Live以Audio-Visual呈現,黑底白線為主的影像隨著音訊變化而不斷生成受到干擾、破壞性的連續歷程,也藉由不同畫面的安排、變化前後的效果使作品整體的「時間軸」一躍而出,顯示工業發展後的人類正式開啟了新的紀元,所帶來的影響是一連串向前的線性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