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地球之聲:流行病章節( Sound Of The Earth:The Pandemic Chapter)》
在這個充滿變化而且不確定的時刻,達拉斯藝術博物館(Dallas Museum of Art)與經驗豐富的聲音藝術家 Yuri Suzuki 攜手合作,希望創造一個公開的平台,提供大眾表達、分享艱困時期的經驗與心得感想。
在這個充滿變化而且不確定的時刻,達拉斯藝術博物館(Dallas Museum of Art)與經驗豐富的聲音藝術家 Yuri Suzuki 攜手合作,希望創造一個公開的平台,提供大眾表達、分享艱困時期的經驗與心得感想。
除了透過網路共同創作、分享聲音之外,以網路為技術的還可以創造什麼樣的聲音與音樂體驗呢?《同事的聲音(The sound of colleagues!)》就以網頁作為使用者操作介面,藉由可被使用者調整的辦公室聲音環境,創造辦公室聲景客製化的體驗。
Google的在線工具非常適合音樂家們線上協作!現在,Google也正將這種專業知識用於更多樂趣。 《共享鋼琴(SHARED PIANO)》是Google的一項新實驗,使你能夠與遠方的朋友一起製作音樂。
在「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中,我們介紹了因為網路而可以讓使用者遠距共同創作的《Jazzari》和《Plink!》兩個案例。而網路的優點,除了可以遠距共同創作外,更可以以「平台」的型態,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分享全世界的聲音與故事。《城市與記憶(Cities and Memory)》就是一件以上述的概念創作出的作品。
網路技術開拓了音樂科技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串流音樂也是網路技術應用案例之一。近年來,因網路傳輸速度的進步,開發者因而發明了建構在雲端的數位音樂工作站。此外,更因網路無國界限制的優點,更多跨越地區限制、能夠多人一起在雲端創造音樂的網路音樂合作案例也陸續被開發。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基於網路技術的音樂合作案例吧!
德國籍加拿大裔編曲家、聲音設計師和出版人 Robin Minard 是展演空間聲音(Staged Sound Spaces)裝置領域中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自1980年離開展演空間的工作後,Minard 開始為大眾場域創作聲音裝置,他希望可以在噪音日益增加的日常環境中,透過創作刺激人類的聽覺,並讓人類恢復被忽略的感官能力。
綿綿細雨的倫敦夜晚,迎面而來的路人們慢慢地朝你聚集了過來,對你投以招呼與詢問,速度由徐而急、人數由少至多、聲音由遠而近、態度由友善而變壞,不一會兒你便被成群的虛擬人物憤怒圍繞,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按擊手中的行動裝置成為唯一擊退他們的方法⋯⋯。
近期融聲創意的作品多圍繞著「網路傳輸」,包括《無重力星空》、《地衣荒物》、紀柏豪的《距離之歌》等,都使用了網路的特性,讓觀者使用手機即時參與、影響現場的作品。今天就來分享如何簡單做到網路傳輸的功能!
「距離之歌」為一基於普及運算的生成式音樂系統,讚頌科技發展下被壓縮的時空概念與連通性。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開啟指定網頁後,即會成為拓墣座標上的節點。系統將依據行動裝置回傳的定位資料,不斷計算所有節點間的相對距離與方位,並觸發分佈於空間聲場中的樂音,將定位資料轉化為聲音事件。
對大多數人來說,「網際網路(The Internet)」已然遍布我們的生活。不到30年的發展中,連結了一半以上的世界總人口,展顯出非凡的速度、欲望、商業性、控制和創造力。微軟(Microsoft)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其自傳《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1995)》中展現出其對於技術革新的正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