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聽什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coustic Ecology Lab

我們從關注環境裡的聲音與在其中的生命體—聲音生態學初步認識了這個領域,透過聲音的中介可以延展向外關注的議題非常廣泛,舉凡環保生態、城市規劃、藝術、歷史人文等都可以廣涵其中。小編這次帶著好奇心想要了解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面會執行怎樣的研究呢?在這裡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與臺灣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一起來看看他們對於聲音生態的關注與研究實踐。首先,就讓我們從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開始探查!

閱讀全文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