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景地圖:耳朵的城市環遊──世界篇(二)鄉音苑
鄉音苑(Phonemica)是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其所收納的音頻內容為東亞華語地區的各種方言,令說著不同方言的使用者錄製一段以方言講述的兒歌/童謠、個人經歷、地方特色飲食、民間傳說和風俗習慣等,呈現出精彩的「方言地圖」故事集。
鄉音苑(Phonemica)是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其所收納的音頻內容為東亞華語地區的各種方言,令說著不同方言的使用者錄製一段以方言講述的兒歌/童謠、個人經歷、地方特色飲食、民間傳說和風俗習慣等,呈現出精彩的「方言地圖」故事集。
世界性的音景地圖雖然在區域上大多皆是放眼整個地表、著名的重要城市,但在音景的蒐集模式、音景的性質上也各有所不同。在早期莫瑞・薛佛(R. Murray Schafer,1933-)所帶領的WSP(World Soundscape Project)後,近年來致力於世界性的城市音景計畫有Radio Aporee、鄉音苑和Natural Soundmap,及國際性的重點城市項目……。
你知道「景觀」除了可以「映入眼簾」,還可以用「聽」的嗎?
在音景(Soundscape)的概念漸漸受到重視後,關於音景的紀錄者和錄製方式也從專業走向公眾,獨立製作傾於協作開放。我們每日遊走在自然與文明共構的景觀裡,高樓、交通運輸、商家與人群和公園,視覺已然建構了一幅鮮明的城市圖像。
Pangani 是由Sebastian Frisch於2014年發起的奧地利迷幻音樂計畫。在斯瓦希裡語中,Pangani是一個充滿聖靈的地方,在那裡你能夠感受到能量並為之顫抖。
Interactive Soundscape項目呈現一個交互的環境,其靈感來源於音景作曲。觀眾可以探索一個基於田野錄音構建的空間,通過行走來控制聲音的渲染和激活顆粒狀的合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