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樓裡的當代藝術展覽——麻省理工學院所推廣的藝術、文化與科技

展覽大廳與作品《深度感知》/ Rasa Smite & Raitis Smits (RIXC)

文/施雅恬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向來以傑出的理工領域為人所知,於藝術領域的人才培育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在其建築學院底下的藝術、文化與科技(ACT)系所,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國,跨領域背景的研究者,從科學家、藝術家到建築師,以創意的實踐到科學實證,力圖在兩個研究領域之間取得平衡。在2024夏天,以探索藝術與科學的交會之處為宗旨,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發起、國家實驗研究院主辦、融聲創意工作室牽起多方橋樑而執行的《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展覽,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匯聚一方,聚集該學院教授與學生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及麻省理工前衛視覺研究中心歷史檔案(CAVS),在台北的科技大樓大廳展出,呈現位於前沿的科學發展與藝術對話的各種方式。

《從地表到天空》計畫於極地地形進行田野考察 / Fieldscape & Maggie Cblentz

探測天、地、海洋與千變萬化的天氣

麻省理工學院裡藝術、文化與科技(ACT)部門與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相鄰,雖然方法論不同,仍有許多合作與重疊的研究計畫。在展覽首先映入眼簾的展區,便是收錄了七位科學家、藝術家與設計師們攜手展現的系列發明《從地表到天空》,探測著天、地、海洋與千變萬化的天氣,對於這個世界未知的無限好奇。

這一系列作品的目的在於打造延伸於人類個體感官、與體能極限的各式探測器,在田野的過程中,創作團隊帶著這些設計的原型,走訪極地進行測試。例如有著風箏形體,搜集空中數據的〈大氣風箏〉;能夠360度搜集聲響的擬態裝置〈聲響蕈〉;以及能如同蟻群深入地底的地底探測器〈太空蟻人〉。他們選擇在位於西班牙外島的拉斯帕爾馬斯極地地形進行探測,藉由田野的模擬實驗,測試這些發明用於太空探索的未來可能性。

從極地探索、甚至到太空探索,這些微型的探測系統有些停留在原型開發的階段,而有些已經進到下一步落實為產品的階段,準備實踐這些一開始被視為天馬行空的想像。

月球探測機器人《太空蟻人》/ Nathan Perry & 劉芳政

連結渺小的自身感受一個更大的整體

這次展出所串聯的創作者,有的如同上述、著重於面向於發明或創造出探索未知的裝置;反觀另一群藝術家面向的,在於顯化既有世界的物質性,創造屬於個人的敘事,著力於科學與虛構創作之間取得平衡。例如將視覺化敘事視為一種手段的印度藝術家艾蒂·桑德爾(Aarti Sunder),她的《深海節點故事》探向深海,以繪畫的方式畫出地底電纜等基礎現代化設施,連結資本主義擴張及殖民主義的相關性;並用不同的自然素材及金屬素材,例如動物牙齒、骨頭、果實、貝殼、以及數片銅雕平面等構成雕塑,創造某種介於有機與人造的中介。

礦中的矽、銅與人體的交互關聯的歷史,在藝術家妮可·拉希利耶(Nicole L’Huillier)與派翠西亞·多明格斯(Patricia Domínguez)的《全像乳糜》、和瑪麗莎·莫蘭·賈恩(Marisa Morán Jahn)的《銅色景觀》得到充分的展現。他們分別以豐富的視覺元素與錄像的媒材,以非典型紀錄片的方式,展現這些礦物如何在全球化商品生產鏈裡的位置、甚至是與人體在醫療方面息息相關的應用。

《銅色景觀》/ Marisa Morán Jahn

另外,策展方邀請來台的拉托維亞 RIXC 新媒體文化中心創辦團隊拉莎·斯密特和萊蒂斯·斯密特(Rasa Smite & Raitis Smits)聯手創造出影像《深度感知》,更是透過虛擬實境與聲音化技術,匯聚電波望遠鏡觀測站歷年來的天文數據與環境錄音,以電子點雲流動密密麻麻地視覺佔據了整片展覽大廳牆面。

這些創作者的手法,以各自的詮釋重新回顧了已然固化的科學資料,描繪個體與整體的相關聯。在現場的演講中,Rasa Smite 更引用了俄國概念雕塑藝術家瑙姆·蓋寶的言論,討論「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糾纏與交互的影響——新的科學世界觀可能會影響和增強藝術家作為人類的視野,但從那時起,藝術家便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他的藝術仍然獨立於科學;他以自己的願景帶來了視覺的圖像,這些圖像掀起了人類的普遍心理產生反應,包括科學家在內。

臺灣共演化研究隊的「邊界測繪學」展區

藝術與科學的「共演化」在台灣

展覽跨國際的參展者多元,而據有一區「邊界測繪學」展區的「共演化」團隊則是致力推動台灣國內「科學」與「藝術」發展合作的重要推手。在台灣,科學與藝術在教育上是截然不同的專業訓練領域,採訪時「共演化」團隊成員更提及,要結合兩個學科,在創作過程中其實也有不同的方法。例如這次多數展出的麻省理工學創作者,本身是從科學與工程訓練背景的跨領域研究者;然而共演化團隊積極推動的,則是將兩個領域區分開來,讓兩個不同專業訓練背景的人員,展開對話,再進行創作,兩者有著不同的操作模式。

《匯聚》展覽牽連起海內外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團隊的龐大陣容,匯聚了多領域研究,系列選件背後一個個都蘊含著深厚的研究基礎,而其中的共同點在於展現對世界的好奇心,探究著如何從渺小的個人,去理解未知的巨大整體,連結著人類個體與太空、海洋、陸地、地質與氣候的世界。


 

展覽資訊

《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 | 國際交流展》

  • 日期|2024/5/10 2024/8/10
  • 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國定假日休)
  • 地點|科技大樓一樓大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06號)
  • 策展人|紀柏豪
  • 參展單位|Aarti SunderChucho Ocampo、Lythologies (岩性合作社)、Marisa Morán JahnFieldscape & Maggie CblentzNicole L’Huillier & Patricia DominguezRasa Smite & Raitis Smits、李紫彤&孫詠怡、國家太空中心、羅伃君(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 主辦單位|國家實驗研究院
  • 策展人|紀柏豪
  • 執行單位|融聲創意
  • 協力單位|共演化研究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