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活齡創造力座談:探索樂齡時代的藝術新視野》交流分享會

藝術可以是橋樑,跨越年齡、打破藩籬,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創作並找到自己的聲音。

融聲創意在今年展開了《樂齡聲音感知與音樂表達》計畫,並舉辦了一場《活齡創造力座談:探索樂齡時代的藝術新視野》交流分享會,匯聚了三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講者——研究學者、劇場創作者與導演。他們分別以自己的專業與經驗,為我們揭示藝術、聲音與共融之間的多重可能性。無論是探索音樂如何促進健康,還是劇場如何實現共融,又或是用身體書寫生命故事,他們的分享都為創作者與社區第一線人員提供了啟發:如何將這些理念融入自身的場域,讓藝術深入日常,成為更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三位講者的步伐,透過他們的專業與熱情,一同回顧這場講座,探索藝術共融的多重可能性吧!

 

結合音樂與醫學的創新視角:清大音樂、科技與健康研究中心 戚居暘博士

戚居暘博士是清華大學音樂、科技與健康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清大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更是一位物理治療師。他的背景聽起來十分跨界,這正是他的專長——結合醫學、科技與音樂,探討音樂如何改善人類健康。

在他的分享中,戚博士用實際研究數據告訴我們,音樂不僅僅是聆聽的樂趣,更能提升認知功能。他提到一項針對演奏者的研究:長期接觸音樂或演奏樂器的長者,展現出更敏銳的神經處理能力,不僅在認知能力上表現更佳,還能在情緒健康與記憶力方面受益。例如,音樂能幫助長者辨別背景噪音並增強語音中的音高感知能力,這對於語言理解至關重要。

戚居暘博士以科學數據揭示了音樂對於長者健康的重要性。

除了音樂能帶來的好處,戚博士也延伸探討了長期學習樂器者在老化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演奏傷害,以及如何透過正確的演奏方式與教育觀念減少這些問題。畢竟對樂齡音樂愛好者而言,避免身體過度負荷、保持健康是持續參與的關鍵,正確的姿勢可比正確的音符還重要!

當我們聽完這些具體的數據研究,或許會開始思考,當我們回到社區面對樂齡族群時,不論是音樂演奏體驗,還是其他藝術形式,如何「表演得最好」並不是最重要的重點(例如一定要演奏正確旋律),真正的關鍵在於「過程」,如何持續參與藝術,讓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最值得關注的目標。

戚居暘博士以案例說明健康教育和預防性護理的重要性,例如正確演奏姿勢與合理練習安排,為樂齡音樂愛好者提供科學且實用的健康建議。

 

藝術共融的推動者: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黃子翎總監

黃子翎總監來自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他的分享涵蓋團隊的多個計畫,也深入探討了「共融劇場」的可能性。莫比斯一直致力於搭建藝術共創的平台,邀請不同族群與藝術家一同創作,這樣的共創形式不僅僅是作品的創造,更是一種讓議題逐漸浮現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時間與空間彷彿被重新調整,讓參與者找回情感記憶與原始動能。

以近期的《濁流三部曲》為例,此為莫比斯以地方文化為核心打造的藝術計畫,靈感來自鍾肇政的文學作品。計畫從龍潭的地方故事出發,結合舞蹈、肢體表演與聲音,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包括在地居民、新住民及青年群體,透過這種跨族群、跨世代的合作,將地方記憶與個人故事轉化為多感官的藝術表現。

圖片來源: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官網

另一項代表性計畫《大象飛過我的耳朵》,則專注於探索聽覺與非聽覺的劇場創作方式,讓聽人與聾人都能平等參與表演與觀賞。黃子翎總監分享了這個計畫的實驗過程,以「打開聽見與聽不見的邊界」為主題,逐步探索聲音如何在視覺與觸覺層面上傳遞意義,例如聽障表演者如何透過肢體動能、物件操偶和文本轉譯,創造出既視覺化又感官化的劇場體驗。此外特別有趣的是,在分享這些實踐經驗時,黃子翎總監還介紹了一個重要角色——「劇場專業手譯員」。手譯員會在演出中透過手語翻譯,輔助聽障觀眾理解劇情,提供每個人進入劇場、欣賞演出的機會。

圖片來源: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官網

「藝術共創的力量,就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被看見、被聽見。」這句話,道出了共融劇場的核心價值,也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利用這些理念設計出更具包容性的實踐方法,讓每個人都有參與與表達的機會,真正實現藝術共融的願景。

 

用身體書寫故事:二律悖反協作體 李勻導演

李勻導演是創作團隊「二律悖反協作體」的創辦人,團隊以「多重形式、多重參與、多重關懷」為核心理念,長期專注於與非職業表演者和長者的共創計畫,透過藝術展現不同族群的生命經驗,以及探索個人與社會的連結。

在這次座談中,李勻導演與大家分享了二律悖反協作體近期的創作,特別是與非職業表演者合作的經驗與挑戰。以《婚姻場景》為例,一個以臺灣女性的離異經驗為主題的劇場作品。這個計畫邀請了非職業表演者、專業舞者和演員共同參與,透過即時影像與檔案資料,讓那些過去無法言說的生命故事得以被看見。舞台上的女性們以動作和舞蹈描繪出她們的內心歷程——有掙扎,也有療癒。作品中,她們壓碎、拋擲石膏片的動作像是重新面對和釋放過往的傷痛。李勻導演分享道,非職業表演者的真實情感與生命經驗,為作品注入了獨特的力量,讓每個場景都顯得純粹且動人。

圖片來源:二律悖反協作體 Facebook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計畫是今年正在進行中的《荒原》。這個計畫專注於探索長者在老化過程中的心靈狀態,邀請了6位長者定期參與創作工作坊,參與者們在過程中用物件與聲音重新詮釋自己的經歷,並透過繪製身體地圖、自我文本創作與肢體表演,逐步建構出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故事。而《荒原》計畫的影響也不僅止於北部的工作坊,團隊還受邀前往高雄仁武樂齡學習中心,進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本次融聲創意也十分榮幸能與二律悖反協作體合作,與參與的長者們共同進行聲音與音樂創作,進一步展現了共創藝術的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二律悖反協作體 Facebook

這些工作坊都進一步體現了李勻導演所提出的「身體就是具象化的自身歷史」概念:參與者創作屬於自己的舞譜,將記憶與經歷轉化為具體的藝術表現,讓每個人都能重新發現自我與彼此的價值。

 

讓藝術成為彼此的橋樑

藝術的力量不只是表面的形式,更在於它能把人連結在一起。本次《活齡創造力座談:探索樂齡時代的藝術新視野》,帶著我們一起挖掘藝術的更多可能——從音樂、劇場到身體故事,每一段分享都在提醒我們:藝術不只是看和聽,而是參與和感受。

或許在座談結束後,大家已經開始思考,這些啟發能否帶回自己的社區?如何讓藝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偶爾的高光時刻?未來,我們期待這些理念能變成更多有趣的行動,讓藝術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日常。希望它能在跨世代、跨文化的交流中,真正實現「共融」的價值,讓我們的生活多一點包容,也多一點創意!

 

日期|2024.11.3
地點|線上

主辦單位|融聲創意
指導單位|文化部
講者|戚居暘、黃子翎、李勻

 


 

延伸閱讀:

《樂齡聲音感知與音樂表達》計畫 Sound and Musical Expression for Seniors Project

活動回顧|「樂齡故事樂器創作」工作坊:用聲音和故事打破年齡界限

活動回顧|「高齡友善互動音樂裝置」工作營:實驗性音樂介面的開發想像

活動回顧|「AI音樂創作-記憶單曲」工作坊:AI連結記憶故事,創作屬於自己的旋律

聽覺多樣性:你是否聽得與眾不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