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接線空間騰出來,放入更多創意吧——MC Package
MC為 multiple channels的縮寫,顧名思義就是Max為多聲道所開發的功能。過去使用Max,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連線只支援單一通道,而MC的功能,就是讓一條連線中能夠包含多個聲道。你只需要在特定物件前面加上「mc.」,一個具有100 個聲道的 Patch 看起來幾乎就和一個只有單聲道的 Patch 一樣簡單,這不只讓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可以事半功倍,更是開創多聲道系統中不同的創意思維。
MC為 multiple channels的縮寫,顧名思義就是Max為多聲道所開發的功能。過去使用Max,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連線只支援單一通道,而MC的功能,就是讓一條連線中能夠包含多個聲道。你只需要在特定物件前面加上「mc.」,一個具有100 個聲道的 Patch 看起來幾乎就和一個只有單聲道的 Patch 一樣簡單,這不只讓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可以事半功倍,更是開創多聲道系統中不同的創意思維。
一起來用Tone.js 和P5.js 寫一張簡單、虛擬的「臉」,這張臉會根據麥克風收到的聲音、滑鼠運動這些僅需簡單接收方式的訊號有變化和回饋,就像擁有表情一樣,作為coding時畫面上的小小替身。
不管到哪都拿著手機,已經是非常稀鬆平常的當代景象了,人們常常是一手拿著手機,一隻手空著以應付各種突發事件。
但是萬一遇到需要雙手的事情,像是拍手呢?
小編就要來教大家如何用P5.js 和 Tone.js 寫一個可以用手機三軸數據偵測揮手動作,就可以發出掌聲的網頁小程式,讓你單手拍手再也不尷尬。
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曾經和大家簡單介紹過Ambisonics這項技術以及幾個相關作品介紹,而現在你可能會好奇該如何將沈浸式聲響、空間化音訊這類的想法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有什麼實用的工具嗎?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一個在 Max/MSP 中好用的插件工具「ICST Ambisonics」吧!
《Convergence》是一首給低音大提琴和即時電子音樂的作品,並且使用了三階Ambisonics技術,這是作曲家兼電子演奏家 Douglas McCausland 與低音大提琴家 Aleksander Gabryś 的第二次合作,作品展現出聲學樂器與電腦音樂之間的交互性,以及表演者的動作與手勢如何應用在三維空間的聲音設計。
始終關注著聲音與聆聽的開放性,Pauline Oliveros 不先入為主的選擇將注意力置於何處,從器樂、電子樂到聲音與身心連結的實踐,並整合為深度聆聽(deep listening)的概念。
Laurie Spiegel 擅長使用程式邏輯用於編曲之中,用演算法迭替作品裡層層聲音,樂曲聽起來如流動的河流,生生不息。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The Expanding Uniiverse》於2012年再版的版本內,除了收錄了原始由「GROOVE系統」創作的四首作品,還收錄其他繼承同樣的程式邏輯所編寫的作品。就讓我們一起聆聽,認識 Laurie Spiegel 的作品以及作品後面的程式世界。
朱銘美術館《聲音的奇幻異想 – 5感小旅行》2022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正在展出中,融聲創意團隊除了為此檔展覽製作了入口處延伸展覽介紹的聲音互動牆,還展出了因地制宜的《荒物聲響》及《井中鏡》作品。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360度全景視角影片,畫面會隨著觀者的滑鼠移動來到不同的角度,然而不知道是否有人感到奇怪,為何視角變了,聲音的方向卻沒有改變呢?柏克萊音樂學院教授John Escobar 製作了一系列關於Spatial Audio的課程,在這個影片中,你會發現樂手的聲音方向會隨著視角而有所改變,彷彿是將整間錄音室搬進耳朵裡,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讓我們簡單談談Ambisonics 這項技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