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成為畫布,記憶化作旋律,描繪聽覺世界的多樣風景
我們常假設每個人對聲音的感知是相同的,但事實上,每個人的聽覺經驗與聲音感知都充滿獨特性,這些差異值得理解並被尊重。本計畫以樂齡族群為中心,透過一系列公眾活動,探索音樂與數位科技在實現文化平權中的潛力,並反思我們如何通過音樂理解彼此。針對長者在聽力、認知與運動能力上的挑戰,我們透過工作坊引導長者與不同世代參與者合作,將生命故事中的聲音轉化為創作靈感,共同設計與演奏「故事樂器」。這些樂器結合取樣技術與數位製造,將日常聲響與物件轉化為易於操作的音樂工具,使長者在音樂表達中突破限制,能夠自在地透過藝術向大家分享故事,讓音樂成為跨越年齡、促進情感交流的包容性媒介。
計劃介紹
音樂不僅是藝術表達的媒介,還是跨越代際與文化的連結工具,在與不同年齡層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聽覺多樣性(Aural Diversity)」的現象:不同世代對相同音樂內容的反應截然不同。而對長者而言,音樂學習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奢侈,而不同社會階層的長者對聲音的解讀也因生活經驗而各異。因此,我們希望打破傳統樂器框架,開發以科技與日常物件結合的「故事樂器」,讓音樂表達更具包容性,進一步探索藝術平權的可能性。本次計畫的共創作品延伸出四種無障礙樂器的原型方案,展現音樂表達的多元可能性,期待這些努力能啟發更多人突破生理與年齡的限制,享受音樂創作的自由與樂趣,重新定義音樂作為情感連結與溝通的媒介。
青銀共創工作坊
本計畫的工作坊以「青銀共創」為核心,透過跨世代的協作探索音樂與科技如何帶領樂齡族群突破傳統音樂參與的限制。活動設計涵蓋高齡友善音樂裝置開發、聲音敘事繪畫創作、AI記憶單曲生成等多元主題,從引導青年志願者探索高齡議題與科技應用,到邀請長者參與生命故事的分享與轉化,每個階段都結合了學習與創作,讓不同世代透過聲音、故事與科技建立情感連結,探索音樂作為理解與共鳴的力量。
「高齡友善互動音樂裝置」工作營
為了促進音樂表達的自由與包容性,我們與清華大學音樂、科技與健康研究中心合作,舉辦了為期五天的「高齡友善互動音樂裝置設計」工作營。活動以高齡用戶的需求為核心,結合音樂與科技,探索如何通過互動設計突破年齡與能力的限制。參與者來自音樂、工程、資工及人文社會等多元背景,在課程中學習並運用互動聲音裝置模組 Touchboard 和 AI 音樂工具,設計出一系列創新的音樂介面,從長者肌能限制到娛樂需求及心理關懷,提供了我們更多高齡互動友善的想像空間。
延伸閱讀:活動回顧|「高齡友善互動音樂裝置」工作營:實驗性音樂介面的開發想像
「樂齡故事樂器創作」工作坊
此工作坊分別在兩個樂齡場域進行:遠離都市喧囂的三芝樂天社區,提供長者們溫馨且自然的創作空間;以及位於市區核心的板橋435藝文特區,在此我們與表演團體「二律悖反協作體」合作,共同探索聲音與故事的創作可能性。
透過聲音與故事的交織,讓平凡的物件變得充滿生命力。在三芝樂天社區,我們引導長者分享記憶中的聲音,如水壺煮沸或纜車呼嘯,並運用 Touchboard 技術,將這些記憶賦予畫作聲響,讓記憶與現實交織。而在板橋435藝文特區,參與者帶來承載特殊意義的物件,透過錄音與聲響模組,讓這些物件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最終,長者與青年攜手,以這些故事樂器進行即興表演,在聲音中找到跨世代的共鳴,也讓音樂成為每個人情感表達的溫暖語言。
延伸閱讀:活動回顧|「樂齡故事樂器創作」工作坊:用聲音和故事打破年齡界限
「AI音樂創作-記憶單曲」工作坊
AI音樂創作工作坊帶領樂齡長者與青年參與者,透過 SUNO AI 音樂生成工具,開啟了一場音樂創作的冒險!從輕鬆的音樂互動遊戲開始,到學習如何將腦海中的旋律轉化為提示詞,再到實際操作 AI 工具,每位參與者都能自由發揮,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音樂作品。風格涵蓋美國鄉村、中東土耳其旋律,甚至電影配樂,每首歌都承載了記憶與情感。即使沒有音樂基礎,大家也能在科技的助力下,把腦中的聲音化為可聆聽的旋律。
延伸閱讀:活動回顧|「AI音樂創作-記憶單曲」工作坊:AI連結記憶故事,創作屬於自己的旋律
交流分享會:《活齡創造力座談:探索樂齡時代的藝術新視野》
在樂齡時代,如何透過藝術與科技實現共融創作?在《活齡創造力座談:探索樂齡時代的藝術新視野》我們邀請了三位不同領域的講者,帶我們一同探索藝術如何成為跨世代對話的橋樑,打破年齡的限制,創造更包容的創作空間。
清華大學戚居暘博士用科學數據告訴我們,音樂不僅能帶來旋律,還能幫助長者提升認知與身心健康;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黃子翎總監分享她如何運用身體互動,為聽障表演者開啟劇場的大門;二律悖反協作體李勻導演則帶來與長者共同創作的感人故事,用藝術描繪生命歷程的獨特風景。此外,融聲創意也與大家分享近期的樂齡共創活動,從音樂到科技,從聲音到故事,帶給大家全新的啟發。我們希望這場座談能成為交流的起點,讓藝術、科技與樂齡的連結,成為每個人都能自由參與的可能。
延伸閱讀:活動回顧|《活齡創造力座談:探索樂齡時代的藝術新視野》交流分享會
計畫成果展覽:《聲音的另一種形狀 Another Shape of Sound》
本次成果展以「聲音的另一種形狀(Another Shape of Sound)」為主題,在位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聲化感官實驗室」展出,呈現本次透過工作坊所延伸開發的四種音樂表達介面。這些介面結合取樣技術、數位製造與互動設計,從長者的聲音記憶到日常物件的聲響,探索音樂如何成為每個人都能參與的創作媒介。展覽展示了各類互動樂器的原型設計,也邀請觀眾親身體驗,以輕觸、操作這些裝置,感受音樂表達如何突破身體、年齡與技術的限制。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分享我們對藝術共融與文化平權的思考,並邀請觀眾一起探索音樂與聲音作為跨世代對話的可能性,讓創作成為每個人的自由語言。
延伸閱讀:展覽快訊|聲音的另一種形狀 Another Shape of Sound
主辦單位|融聲創意
指導單位|文化部
計畫主持人|紀柏豪
合作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二律悖反協作體、三芝區樂天社區發展協會、聲化感官實驗室
特別感謝|戚居暘、黃子翎、李勻、許耿豪、謝惠娟
活動協力|胡貽斐、陳旻靖、賴竹原、崔芳瑜、林庭慧、侯思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