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聲音「重生」:助聽裝置與音樂體驗的重塑

音樂早已滲透我們的生活,不論是電台裡的熱播歌曲、耳機中的專屬歌單,還是街頭巷尾偶然聽見的旋律,聲音是我們情緒的催化劑、記憶的載體。但你是否有想過,音樂的意義還可以更深更廣,它不僅是旋律的享受,更是打破隔閡、推動社會交流的利器。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兩個不同角度的聲音世界,探索多樣化的聽覺體驗如何影響聽力輔助使用者、偏鄉輕度認知障礙者,以及他們在音樂與聲音中所找到的共鳴。

 

聽覺輔助裝置:重新定義音樂體驗

想像一下,如果你突然無法聽見音樂中細微的變化,或是連語調的高低都無法辨別,那聆聽音樂的體驗將會有多麼不同?對許多使用聽力輔助裝置(例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的人來說,這正是他們日常面對的挑戰之一,裝置的限制讓他們所聽到的與正常聽人有所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聆聽音樂就不只是單純的「能聽到」旋律那麼簡單,而是要讓聲音的細節「重生」,才能讓使用者重新感受音樂的美妙。

一項由 Harriet Crook 博士和 Robert Fulford 博士帶領、針對聽力輔助裝置使用者的研究《Music listening and hearing aids: perspectives from audiologists and their patients》,主要聚焦於聽力損失者在使用助聽器時的音樂聆聽體驗,並探討其聽力損失程度、音樂背景及聆聽情境對其音樂體驗的影響。該研究發現聽覺輔助設備經常會改變音樂的音質,讓聽者只能聽見某些頻段的聲音,因此難以完整感受到音樂的全貌,使得許多使用者無法完全融入音樂世界,甚至影響他們對音樂的喜好和情感連結。因此,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如何改進這些裝置,以讓使用者更自由地選擇聆聽模式,並讓音樂細節能夠被更多人聽見。於是,這樣的研究便不再只是聽覺科技的進步,而是聲音世界中的多樣性革命,讓音樂不再只屬於健聽者,而是真正地屬於每一位聽者。

所有參與者中聆聽音樂時,遇到問題的頻率以及這些問題對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的程度圖表

 

聲音的社交力量:偏鄉輕度認知障礙者的音樂社交之旅

除了助聽器帶來的聆聽突破,音樂本身也擁有跨越障礙的力量。它不僅影響個人的感知,更能成為連結人群的橋樑,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偏鄉地區。

對偏鄉地區的輕度認知障礙者來說,參與社交活動的機會大幅減少。在英國康瓦爾的研究《Effects of music participation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中發現,音樂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獨特的社交橋樑,它能讓輕度認知障礙者在社交活動中感受到存在感和歸屬感,透過音樂活動能夠更自信地表達自己,與他人產生連結,並藉由音樂的共鳴減少孤獨感。

此研究的探討對象崔佛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MCI),他參與了由 Sensory Trust 組織主辦的「Wednesday Wanderers」活動,結果顯示音樂活動能帶給輕度認知障礙者一些具體的益處,例如記憶力的短暫提升、專注力的加強,甚至還有一些正面的情緒反應。音樂社交活動在這些偏鄉地區,讓音樂成為了居民間的共同語言,也讓參與者體會到即使在認知能力衰退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情感共鳴。

Wednesday Wanderers 的健行小組每兩週舉行活動,在當地的咖啡廳或戶外享用茶點

 

聲音的包容性進化

這些研究背後揭示了聽覺多樣性的進化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一種包含更多聆聽需求的包容性議題。以聽力輔助裝置來說,若能在音質還原和聲音選擇性上更進步,就能讓使用者享受到比現在更真實的音樂體驗;而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者,聽覺多樣性的重點在於如何創造更便於參與的環境,讓音樂成為一種生活互動的媒介。

當前的科技發展,已逐漸開始以人性化為導向,讓聲音變得更「親切」。比如,現今的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正朝著高保真音質發展,並新增了如個人化調音等功能,讓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的偏好調整聲音的高低頻段。這樣的功能設計不只是讓聲音變得「好聽」,而是讓音樂變得「聽得懂、聽得進」。

 

音樂不只是聽見,而是參與

無論是透過調整聽力輔助裝置的參數,或是參加特別設計的音樂社交活動,這些多樣化的聆聽經驗背後,體現了音樂如何超越聲音,變成一種讓人心連心的力量。這也提醒我們,當我們探討聲音的多樣性時,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每一位聽者都能參與音樂。音樂的多樣性並不僅限於旋律風格或演奏技巧,它還包含著我們如何在各種不同的聆聽情境中,讓每一個聲音的細節都能被珍惜。這種聲音的包容性,不只是為了聽見而已,而是為了讓每一位聽者都能在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

 

音樂,是一種跨越距離和障礙的力量,無論你是健聽者、聽力輔助裝置使用者,還是輕度認知障礙者,音樂都可以成為你的一部分。未來,隨著聽覺多樣性的推動,讓我們不只聽見旋律,更聽見每一個人的聲音,讓音樂成為一個包容、開放的美好世界。

 


 

上一篇

「聽覺多樣性」工具包:創造滿足所有人聽覺需求的指南

 

延伸閱讀:

《地方創造音樂》聲響單車共創活動 Place Making Music Workshop

《樂齡聲音感知與音樂表達》計畫 Sound and Musical Expression for Seniors Project

聽覺多樣性:你是否聽得與眾不同?

當烘手機成了音爆機:廁所的聽覺多樣性隱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