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上聲響單車探索地方 — The Bicrophonic Research Institute《Bicrophonic》 計畫和他們各式各樣的腳踏車

▲Sonic Bike 系列作品之一 Animals March (2015) 
source: https://sonicbikes.net/animals-march/

 

Sonic Bike,將「聲音散步」擴展為個人、環境、社會,與體感的聆聽。

 

 

Sonic Bike 作品,是由 The Bicrophonic Research Institute (BRI) 團隊打造的一系列限地創作聲音計畫。發跡自創始人之一的聲音藝術家Kaffe Matthews的戶外音樂作品 Marvelo Project 2008),在那之前,Kaffe 已經在先前的作品Sonic Bed等中探索「以身體聆聽」的概念,藝術家想試圖創造一個不同於平時,聲音被好好控制並且縮限在個人聆聽或是典型的空間的常態,並且希望模糊參與者與聆聽者身份的界線,製造的聲響也可以改變所處公共空間的聲音。

因此,藝術家將地圖作為樂譜、空間路徑作為樂曲的進程,將片段的音樂聲響與之結合,用這些表面上無形的連結去觸發聲音並且將其外放出來,與周遭環境當下的聲音結合,創造更多聆聽的可能性,讓聲景不再是參與者「單向的聆聽」,而是「雙向的互相影響」。而聆聽體驗,就是交由參與者自己在街道上的穿梭探索過程而獨一無二。 Sonic Bike 的核心理念就是如此。

 

有了Marvelo Projec 作為基礎後,藝術家Kaffe Matthews Dave Griffiths 2013年創立了 The Bicrophonic Research Institute (BRI),將作品擴大為到各地的聲音展演,並和地區性的社群與製作人合作創作一個個獨特的限地製作計畫,作品議題跨及地方人文、建築、以及在地聲景的觀察,以聲音作為媒介以及在街道騎乘、遊走的體驗,連結場域和參與者,並激發對作品主動性的探索。

 

 

各式各樣的唱歌腳踏車

 

最原始的Sonic Bike,是一種會因為使用者所在的區域和騎行的速度而變換聲音的聲音裝置。它們主要是以一對安裝在單車龍頭下方兩側對著騎乘者方向的主動式喇叭,和偵測所在位置的GPS定位裝置以及處理所有資料與演算的控制板構成,並由裝載在上的鋰電池供應所有用電。

編載的聲音會被分配到作品指定區域的各個街區路段上,當GPS讀出使用者騎行進這些區域時會播放對應的聲音、離開時則聲音慢慢消逝。這樣靈活的系統可以套用在整個城市區域和各種地形上,且因為騎乘者的路徑不同而觸發無限種組合體驗,而且只要騎乘者不停止,Sonic Bike的曲譜就會不斷的演奏下去。腳踏車作為載體,除了可以載運所需的硬體外,又同時讓人有漂浮、靈活的體感,讓人可以無憂無慮地探索。

除了最原始的Sonic Bike以外,還在這個基礎上進化出了各種不同的「品種」。

 

 ▲ Animals March (2015) 為響應於倫敦的氣候變遷遊行的藝術活動,騎乘者頭戴動物面具,沿途音響隨著騎行地區變化而發出對應的自然聲響,如夜鶯提倡、蜂鳴等,並沿途呼籲人們一起加入遊行。騎行路線始於倫敦Hackney一帶,終於海德公園。

 

 

 

Enviro Bike

 

搭載了專門的感測器,EnviroBike除了可以將空氣微粒PM 2.5 等濃度轉為即時聲響外,還可以結合GPS功能將區各處的空汙數據回傳紀錄,藉由體驗者一次次的騎行收集各定點各時間的數據,並將其視覺化供以相關單位研究。

no scent or colour (2021) 作品中,藝術團隊虛構了一個「Air Reporters」的未來人身份角色,該無形的角色會存在於騎行EnviroBike過程所觸發的聲音之中,「指導」並用資料聲音化的方式指出參與者哪處的空氣是有害的、講述這些「未來人」是如何在充滿有害空氣的末世生存。這個計畫想藉此來引導參與者與這些環境數據連結與覺察。

 ▲ Enviro Bike 騎行期間收集之空氣污染數據資料視覺化

 

 

 

Sensory Bike

 

 

也是Sonic Bike的變種,不同的是,Sensory Bike 額外搭載了感測器在腳踏車的各個角落,使得騎乘者可以直接用體感操作、變化Sonic Bike的聲音。快慢、扭動的動作,控制音高、濾波,Sensory Bike成了可讓使用者玩耍的樂器。

Kaffe Matthews lean to go up, slow to go loud (2016) 作品中,騎乘者騎乘範圍在柏林圍牆與兩座教堂之間,在騎乘中,體驗者會發現自己對腳踏車的操作會影響播出來的歌唱聲的表現。

 

Buzz Bike

 

Buzz Bike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聲音。他的設計是除了一位騎乘者以外,還多加裝了一個兩米寬的有輪大木箱在車體前方,使得裡面可以多載幾名乘客,而木箱四角的八聲道的喇吧能讓有方位感的聲音在箱體之中與身體共鳴。躺進木箱裡,可以聽到環繞的聲道,以及上方的天空。

 

The Bicrophonic Research Institute (BRI) 除了各地的展演外,還會辦理Sonic Bike 的工作坊,而且很棒的是,開發的技術都有對外開源分享。技術開放的精神,也使得到處都能建立讓腳踏車歇停的基地。

 

如今,Sonic Bike 已經在歐洲各地進行過工作坊與聲音的限地創作,他們將繼續用敏銳的雙耳與探索的精神,帶領體驗者們用音樂與腳踏車重新發現城市。

 

 

參考資料:

The Bicrophonic Research Institute (BRI) 網站:https://sonicbikes.net/

Kaffe Matthews 藝術家網站: https://www.kaffematthews.net/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