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6 things to do in 萬華》創作歷程介紹

「沉浸式」演出?

近年來越來越多變的「沉浸式劇場」—一種以觀眾為中心、標榜著觀眾參與,強調獨一無二體驗的演出形式—吸引了許多以前從未接觸劇場表演的觀眾買票觀賞;然而,「沉浸式體驗」漸漸成為一種商業噱頭—有時沉浸式演出反而讓人出戲。劇場是製造幻象的地方,比起讓觀眾以「這是劇場演出」為前提,要讓觀眾感受到「身在其中」的難度更高。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讓人「沉浸」?消除時間線性敘事與鏡框式舞台的界線,是讓觀眾更沉浸於展演項目當中,還是讓觀眾更不知所措?

「聲音漫步」原是專注於環境聆聽的一種體驗,現在則漸漸變化成多種形式,「聽著聲音邊走路」或許可以成為聲音漫步的註解。現代有些沉浸式聲音演出選擇搭配較為多元複雜的舞台元素(演員、燈光、佈景等),有時反而搶了聲音漫步原本吸引人之處。我認為聲音漫步特別的地方在於,當跟著故事(演出聲音指示)遊走於巷弄時,透過耳機了解這些地方的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者,發掘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注意的角落。

因此我想利用聲音漫步,讓觀眾能以第一視角認識當地文化。透過GPS定位技術,當觀眾走至不同地點時,觸發不同的聲音。利用聲音漫步這個媒介所帶來的沉浸感受,觀眾實地走訪當地感受,聆聽日常生活中不會聽到的事蹟。

聲音漫步,是另一種聽故事的方式、瞭解不同人生的方式。透過個人穿越於大街小巷,放大聽覺與視覺,感受城市的不同樣貌——甚至可以說,更真實的樣貌。

萬象包羅的萬華地區

在大多數台北市居民眼中,萬華是治安較不佳的區域。無家者、老人、特種茶室行業在龍山寺附近較為其他地方密集。2021年,萬華確診者群聚擴散,導致臺灣本土疫情爆發,或多或少加深了大眾對此地區的偏見。然而,對我而言,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該受到大眾如此的批評。
許多居住在此的老人不見得沒有兒女——他們只是孤單地獨居——茶室以及艋舺公園提供了他們一種「家」的感覺。萬華地區讓社會各個角落的人能有喘息的位子;在我實地走訪時,老實說我害怕我會在此格格不入,像個入侵者——而我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另一種偏見——事實上,這裡包容所有的人,而這種包容力或許讓大眾印象所有老舊的、髒亂的好像都在這,但這裡,其實是柔軟的地方。


▲平日下午的萬華公園,多數人聚集在這裡下棋,一旁都會有許多圍觀者。

我想利用聲音漫遊,讓大眾理解這裡人的孤獨感;透過另一種聽故事的方式來瞭解不同的人生觀,期望特殊族群不會再遭受負面的眼光。將《Top 6 things to do in 萬華》視為一旅遊指南,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萬華的多重面貌,並擁抱這個地方的豐富性。


▲這台花俏的摩托車主人會和路上警察充滿朝氣地打招呼。不過警察多半不會理會。

《Top 6 things to do in 萬華演出資訊》

  • 創作者:楊謹庭
  • 創作指導及技術協力:融聲創意 / Chito
  • 贊助單位:國藝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