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腦與演算法奔放情感 —— Laurie Spiegel

▲ Laurie Spiegel,1980年代由Enrico Ferorell 攝於藝術家的工作室。Photograph © Enrico Ferorelli 2001

上次介紹了Laurie Spiegel的創作之路和她編寫的程式,而這次來個別介紹一些她的音樂作品。

Pactchwork (1974 / 1975 / 1976)

最早收錄於Laurie Spiegel的第一張個人專輯 —— The Expanding Universe》(1980)。原始的這張專輯只有四首曲目,現今看到有超過四首曲目的專輯是2012年再發行的版本。最原先的曲目只有PatchworkOld WavePentachromeThe Expanding Univers 四首。Patchwork 這一首歌作為專輯的開頭曲目,節奏輕快,聽似從固定的幾個旋律片段堆疊慢慢演變出不一樣的組合,原本的聲音始終持續著,層疊又同時消長循環的感覺。

在作者的個人網頁裡有提到,她寫了一個電腦程式以讀取一個44的電話鍵盤的輸入,按鍵分別對應到4種不一樣的旋律組4種不一樣的節奏組,與正倒放、音量大小、殘響、濾波、波封 (Envelope) 的消減值等控制。這首曲子的創作靈感來自等節奏型經文歌 (sorhythmic motet) 的結構與斑鳩琴音樂,而經文歌的 color talea 組合的概念的確可以對應到作曲家的訊號控制邏輯。

繼承同樣編曲方法的作品是East River Dawn (1976),不過是用比Patchwork時還要進步的電腦製作的,因此聽起來音色的複雜性和質地都比較豐富,大家不妨聽聽看兩個作品之間的差異。East River Dawn中,Laurie Spiegel 說明自己試圖捕捉一種感覺:熬了一整晚的夜,向外看去,拂曉的日光映照在河水上,城市早已繁忙並滿溢活力。又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日子。

The Expanding Universe (1975)

跟專輯同名的曲目,The Expanding Universe也是裡面最長的一首歌曲,因為他的長度過長,在當時的黑膠唱片技術狀態下,錄製遇上了不少困難。瞬息萬變、刺激的聲音有時候會讓聽者抗拒,進而讓耳朵起了防衛,推開聲音。所以,The Expanding Universe 試圖用緩慢變動的、持續溫柔的聲音,鼓勵聽者打開耳朵、卸下防備,接受環繞四周的所有聲響。

The Unquestioned Answer (1974)

這部作品在演算法上套用了Laurie Spiegel 在貝爾實驗室時了解到的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她將香農熵 (Shannon entropy) 的概念揉合進控制音調的程式邏輯,藉由旋鈕控制參數,可以將原先決定的音高慢慢替換掉成第二個數列的頻率組合。至於演算法的具體運作方式,可以參考 Laurie Spiegel 的文章:An Information Theory Based Compositional Model” in Leonardo Music Journal, Vol. 7, 1998, MIT Press 。其實,類似的邏輯在很多Laurie Spiegel的作品上都有運用到,如The Orient Express (1974)Appalachian Grove系列 (1974)

Improvisation on a “Concerto Generator” (1977)

在這個即興作品中,Laurie Spiegel 正演奏的是 Hal Alles Synthesise —— 一台最早問世的即時數位合成器之一。Laurie 為這台合成器,用剛問世的C語言和UNIX系統寫的互動軟體可以即時捕捉鍵盤的輸入訊號回收,組成持續的伴奏,這也是為什麼 Laurie 將此軟體命名為「concerto generator」。而操作機器右上的開關可以存取先前輸入的數值,slider則是控制音量、頻率調變等。這支影片拍攝的時候,GROOVE系統已經被淘汰了。

Kepler’s Harmony of the Worlds (1977 )

Laurie Spiegel 有一天突然接到了一通電話,那個聲音說:「我們想要用你的音樂和外星生命接觸。」她在近日一個影片訪談裡回顧這段經歷,她說她當下直想著:你是誰?這是什麼玩笑嗎?你可以讓 NASA 寄個確認的信件來證實消息的可信度嗎?

雖然那人並不是 NASA 的人,但她的音樂確實是跟著航海家金唱片在1977 年一起上了太空。這首曲子是把克卜勒的著作《世界的和諧》( Harmonices Mundi )中所提及的「行星音樂」理論的物理數據(克卜勒生活的年代已經現的行星,所以冥王星不算在內),由合成器與電腦「GROOVE系統」轉化而成的樂曲。「行星音樂」理論認為行星運行的時候會發出和諧的音律,該聲音是人類聽不到的。而1970年代有了電腦,Laurie用電子音樂的方式實現了克卜勒的想像。

Passage

收錄於第二張個人專輯《Unseen Worlds(1991) 。相較於《The Expanding Universe》,《Unseen Worlds》這張專輯的歌曲整體的聲音聽起來較黑暗,但空間感比前者多出許多。Unseen Worlds》是用比較先進的電腦製作的,得以做出更多元的音色,而且許多的歌曲是由Laurie自行編程的編曲軟體——Music Mouse 編寫再後製合成。這張專輯整體上的情緒表現的鋪陳收放非常豐富。Passage 這首曲子的動態感藉由似機械前進的聲音與左右聲道的 Panning 體現了出來,底部持續變動的低頻和類似人聲的聲音讓整首作品聽起來深沈、宏大,且富有戲劇感。

參考資料:

Laurie Spiegel 藝術家個人網站:http://retiary.org/ls/index.html

http://retiary.org/ls/index.html

http://retiary.org/ls/writings/info_theory_music.html

http://retiary.org/ls/index.html

延伸閱讀:擴延的、生機盎然的電子音樂宇宙 — Laurie Spiege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