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自然與人造的光源,但卻未必會注意到光影結構性地、細微的變化。儘管光是可見的,而聲音是不可見的,我們卻會傾向透過聲響去理解狀態的變化。
工作坊介紹
「Li-Fi 實作——用光源廣播聲音的創作探索」是一個專注於探索光與聲音交互關係的藝術創作教案。在此課程中,參與工作坊的學員將學習 Li-Fi (Light Fidelity) 技術的基本原理、理解此技術的可能性與限制,將聲音訊息透過簡單的電路串接,輸入至不同光源中透過光線傳遞,並使用太陽能板接收將其轉換為聲音。在此過程中,學員將學習到有關光與聲音轉換的原理,並從實踐中理解能源或資料的轉化過程。
除了「用光源廣播聲音」的案例及應用場景介紹,本課程亦著重於實踐。學員將透過硬體串接,結合太陽能板及其它電子零件,設計出自己的聲音裝置,並利用不同光源創造多樣聲音效果。經由實作,學員將能夠理解聲音的傳遞過程,並培養創作能力,從而對自然能源、科學與藝術之間的聯繫有更深刻的理解。
活動簡介
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自然與人造的光源,但卻未必會注意到光影結構性地、細微的變化。儘管光是可見的,而聲音是不可見的,我們卻會傾向透過聲響去理解狀態的變化。本教案透過太陽能板來接收不同光源,引導參與者學習如何將聲音資訊透過光線傳遞,並將太陽能板所輸出的電流轉換為聲音,再現能量轉換的過程,將光的頻率透過聆聽而具體化。
學員將學習如何結合 Li-Fi 技術與自然廣播概念,利用電子電路及數位構築設計,創造出自己的聲音裝置,並探索生活中不可見的層次。經由此教案,學員可更深入地了解聲音的特性,並嘗試以不同方式接觸和表達聲音,認識藝術實踐的多元可能性。
課程中也透過Li-Fi實作,來連結早期科技藝術發展中應用遠端通訊之脈絡,幫助學員理解科技進程與藝術表達間相互影響的關係。如 19 世紀 70 年代 Thomas Watson 使用貝爾電話接收來自大自然和外太空的電波訊號,以及 20 世紀 60、70 年代的作曲家 Alvin Lucier 使用非常低頻的天線、腦電波和聲音來進行創作。
什麼是Li-Fi?
Li-Fi (Light Fidelity) 是一種新興的無線通信技術,它使用光傳輸資料,可利用 LED 燈或其他可見光源來實現遠端溝通。其優點之一更快的傳輸速率,以及不受無線電波干擾影響,在密集的城市環境或有建築物阻擋情況下,傳輸穩定度也比 WiFi 更高。

工作坊執行案例
2022年 新北市 板橋區 電幻1號所
2022年 新北市 金山區 朱銘美術館
2023年 文化部 文化體驗內容
新北市 汐止區 青山國民中小學(國中部)
文化體驗內容課程為期三週,涵蓋綠能、自然廣播等相關主題,我們期待課程中能讓學生認識各類結合科學的藝術作品案例。學生可以在此知識基礎上,轉化與應用,延伸設計多樣的自然廣播系統,培養出個人藝術語彙。同時,透過這類小型裝置的製作,學生亦可以進一步結合演出或其他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自由發揮的過程裡,更好地理解光與聲音的關係,並發掘出自己的創作潛能,實踐聲音、科學與藝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