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再生與再想像:盧梭羅(Luigi Russolo)的噪音機器(Intonarumori)

我

圖片來源:Digicult

1913年6月3日,在義大利摩德納Storchi劇院,盧梭羅(Luigi Russolo)其中一台噪音機器Scoppiatore首次發表演出,這場超乎尋常的音樂會使觀眾措手不及。隔日,報紙對此評論道:「這是屬於未來主義者的『美好』夜晚」。即使當時觀眾反彈聲浪極大,但在此夜過後,直至今日,仍有群人繼續依循著他的腳步,踏上噪音藝術的旅程。

盧梭羅在1913年5月發表了噪音藝術宣言後,便開始著手設計噪音機器(Intonarumori)。如表一,這一系列的噪音機器各自擁有不同的聲音屬性。

Crepidatore的復刻版。(圖片來源:acoustics.org)
Gracidatore的刺激機制。(圖片來源:acoustics.org)

盧梭羅一系列的噪音機器有許多人進行復刻。最著名的其中一個例子便為2009年義大利未來主義一百週年紀念時,音樂家Luciano Chessa(“Luigi Russolo, Futurist: Noise, Visual Arts, and the Occult”的作者)受邀負責噪音機器的復刻計畫。

噪音機器之原稿(圖片來源:維基)

復刻企劃困難重重,尤其盧梭羅尚存的樂譜僅剩七小節的“Risveglio di una città” (首都的甦醒)。此篇文章記錄了他的重製過程。

”Risveglio di una città” (首都的甦醒) 的樂譜

 

以下是他十六個噪音機器的演出影片。

盧梭羅的噪音機器影響深遠,許多人深受啟發,裝置藝術家Yuri Suzuki在2013年在英國V&A Digital Design Weekend展出他的系列作品展「Garden of Russolo」,對噪音機器進行了再想像,以傳聲筒的角度詮釋噪音機器,使群眾得以將聲音轉換成白噪音,將日常生活的聲響轉換成獨特的聽覺體驗。

https://youtu.be/0Yn1kAWPXhs

 

嶄新的樂團將賦予人們最複雜和最新穎的聽覺情感,不是藉由組合一系列擬真的噪音,而是藉由把玩這些不同音調和節奏的奇妙並置。因此,新的樂器(噪音機器)必須提供音色變化上,以及不同擴大程度上的可能性。

 

Luigi Russolo, 《噪音藝術宣言》

 

參考資料:

https://ant-s4.unibw-hamburg.de/dafx/paper-archive/2005/P_172.pdf

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43y3gm/russolo-intonarumori-noise-orchestra-or-conservation-lab

http://digicult.it/digimag/issue-065/the-scoppiatore-the-intonarumori-by-luigi-russolo/

(取用日期:2019年3月13日)

延伸閱讀:【作曲家介紹】從噪音藝術先驅盧梭羅(Luigi Russolo)思考噪音之矛盾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Polytopes — Iannis Xenakis的跨地域聲光網絡計畫(下)

《Polytope de Mycènes》為Xenakis返回希臘後創作的第一件作品,啟發於14歲時去邁錫尼校外郊遊的記憶。邁錫尼古城為希臘著名的世界遺產,也是《荷馬史詩》中所記載的黃金之城,直至19世紀的考古團隊發現前,邁錫尼曾有數百年的時間都被認為只是一座神話中的虛幻古城。帶著兒時回憶與鄉愁,Xenakis決定在這片神話之地進行他的下一件Polytope計畫…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