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很難去用視覺處理龐大的數據,但是我們更擅長用聽覺接受資訊 —— John Neuhoff
資訊聲音化,顧名思義即是將資訊與其對應的聲音做配對並發聲。一般來說,只要符合再現性(Reproducibility: 在相同控制條件下,能夠使其他研究者用相同分析步驟進行重覆量測,且產生相同的結果,即為再現性。) 和可讀性這兩大特性的技術,就可以稱其為資訊聲音化。
2015年,Mark Last 和 Anna Usyskin 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以找出當資訊聲音化後能展現什麼樣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就連那些未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聽者也能有效地分辨數據之間的差異。
雖然已經有許多會議,如ICAD等,涉略資訊聲音化這一主題,資訊聲音化還是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包括如何廣泛地呈現以及進行資料分析。有學者認為提供充分的脈絡來解釋資訊聲音化後的聲音是一件很困難但很必要的事。由於缺乏足夠的資訊聲音化研究和資料探索,許多資訊聲音化實驗都是從零開始。
【資訊聲音化作品:Sonification of motiongrams】
【作品作者:Scott Lindroth】
Scott Lindroth,是杜克大學音樂系的教授,同時身為作曲家的他於2012年時發布了一個音樂性的實驗。就在2011年5月10日賓拉登被暗殺後的短短時間內,他捕捉了推特上含有「osama」(Osama 為賓拉登的名字)單字的訊息並轉換成聲音。節奏、音調、編曲都是巧妙地用演算法產生而成。下面這段影片了一 系列常使用的單字,其中的音樂並不是表達推特訊息的內容,而是呈現了由特定推特訊息形成的不同網路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