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創意節《憶憶喃喃》
Talking with Memories

《2017 天空創意節》活動資訊

・日期|2017.10.19-2017.11.26
・地點|台北文創文化廣場

作品介紹

聆聽城市的喃喃低語時間不斷的流逝,但感知讓時光被留存,成為珍貴的記憶。都會的人們如齒輪運轉,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是否還能創造新的可能? 《憶憶喃喃》由藝術家紀柏豪及其團隊共同打造一個創造聯想的場域,以日常中被忽視的聲響與物件,讓聽覺、視覺、觸覺多重感官疊加,再一次喚回我們的記憶,重新塑造新的生命片刻。

「移動,是我對城市的特有印象。」紀柏豪觀察,城市生活就是目的性的移動,從一個端點移動至另一個端點。移動方式可以行走於街頭,或是搭乘公車與地鐵。而城市自身的優勢也在於移動,交通路網帶來獨樹一幟的體驗,塑造現代人的日常感知。《憶憶喃喃》讓紀柏豪拿著麥克風在台北街頭闖蕩,錄下真實的環境聲響。從固定的端點,如居家廚房的鍋碗瓢盆敲擊,辦公室茶水間的話語。或是移動路網的街道、公車、捷運…等噪音聲響,皆盡數囊括。 《憶憶喃喃》打造一個原味空間,讓人們藉由重新感知生活中忽略的雨滴、車流、人聲…來折射記憶中似曾相似的片段,重新發現新的日常經驗。 「台灣有東南亞城市中常會聽見的冷氣空調、摩托車引擎、住商混和…等聲音,這些都喚起了都市的生命力。」紀柏豪藉著《憶憶喃喃》重新建構起聲景,讓觀眾踏上小屋內的互動階梯,每踏一層階梯,就觸發相異的日常環境音場,藉此勾起人們共享與自身獨有的記憶。

 

主辦單位|台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製作團隊 |融聲創意工作室  

  • 藝術家:紀柏豪
  • 協同創作:黃尹
  • 專案執行:陳世瑋
  • 合作音樂創作與演出:方馨、Fifi、曾韻方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