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星光任務
Illuminate Hamasen

《哈瑪星光任務》展覽資訊

・日期|2018.04.04
・地點|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

作品介紹

「濱線」、哈瑪星,是高雄面向世界、發展城市的起點,也是最能表徵近代港埠現代化作業的文化地景。肩負交通樞紐的「高雄港站」1908年完成,弧形散射出去的軌道,結合港邊倉庫及港口,建構獨特的海陸聯運系統,訴說高雄港百年歷史。2008年停駛後,經市民自發性爭取保留、期間規劃為鐵道文化園區,2016年以「哈瑪星光任務」12組光影及新媒體藝術創作,提供視覺及聽覺的嶄新體驗,並整納輕軌施作工程,延續哈瑪星在不同歷史進程的時間軸線,也妥善維繫歷史性場域至當代城市生活。

38條軌道,百年前的鐵路、21世紀的輕軌;藝術演繹,銘記亦辯證歷史與當代市民生活的關係,「哈瑪星光任務」扣連「山、鐵、港、町」關鍵元素,2018年點亮歷史場景,展望舊街區於未來城市發展的可能性。


製作團隊     

藝術家:林利津、姚仲涵、胡縉祥、黃怡靜、王福瑞、王連晟|線性、葉廷皓、紀柏豪、羅禾淋、ADHD、鄭先喻、張永達

主辦單位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