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關於我們

融聲創意工作室成立於2017年,受早期電子音樂先鋒及生成式藝術啟發,探索各種製造與理解聲響的途徑,並致力於創意科技應用與藝文教育推廣。

近年我們嘗試將「網路」與「互動生成式音樂」結合,開發可透過行動裝置參與的作品與數位工具,奠基於過往研究基礎,於各類型展演、藝術專案、委託製作中有效降低參與門檻,利用以Max/MSP為基礎的軟硬體工具整合,實現聲音及音樂裝置、遠端傳輸、裝置同步、手機內建感測器、網頁VR與即時音訊等多樣技術,試圖在成本與用戶體驗取得均衡。此外,我們也積極發展「聲化感官」創作平台,並籌備藝術與科學、科技交會的展演及教育推廣活動。

經由創作、合作、映演、開發、教育推廣及開源分享,我們希望促進音樂、藝術與科技的跨領域知識交流,優化藝文參與體驗,使創意溝通更有效率。

經歷

展演策劃

2024《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科技大樓,臺灣

2023《重置世界的尺度》/臺灣科技與社會學會年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灣

2023《尺度・訊號・光譜》臺墨交流計畫,墨西哥/臺灣

2023《溯源計畫》汐止水文共學走讀,聲化感官實驗室,臺灣

2022《無形介面》臺墨交流計畫,克雷塔羅市博物館,墨西哥/臺灣

2022《TCCF 創意內容大會跨域展演》,松山文創園區,臺灣

2022《與細菌混了三千年》文化部 科技藝術發展補助,新板藝廊,臺灣

2021《塑膠湯-環境資訊轉譯創研計畫》文化部 拉丁美洲交流專案,寶藏巖邊境71號,台灣

2020《美好的弔詭》數位藝術聯展,靜慮藝術,台灣

展演作品

2023《海音集(Agua Notes)》/《是誰在海裡啊?》,朱銘美術館,臺灣

2023《Voyage of Hybridity》/曼谷設計週,FabCafe Bangkok,泰國

2023《飛船濺落》、《LUCA》/月津港燈節,臺南市鹽水區月津港,臺灣

2022《無形介面 Interfaces de lo Invisible》,墨西哥克雷塔羅市博物館(Museo de la Ciudad de Querétaro)

2022《時光漣漪 Timeless Ripples/臺灣設計展》,西子灣隧道,臺灣

2022《聲音的奇幻異想 – 5感小旅行》/《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朱銘美術館

2022《Top 6 things to do in 萬華》文化部 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萬華 龍山寺—華江整宅

2021《啟事 The Notice》/《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厚臺北》,紀州庵文學森林

2021《井中鏡》/《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感情線》,西門紅樓廣場

2020《凝光流聲》/《小城生活.有藝市》,花蓮中華市場

2020《春雨綿綿有聲書》/《寫一首春天的詩 | 桃美館 x 故宮書藝體驗展》,桃園市兒童美術館5樓

2020台北白晝之夜》導覽網頁及聲音漫步作品《電網》,南港台電修護處

2020相遇》/《台灣舞蹈平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2020《赫茲遊樂場》/《兩廳院「不只在劇場」》,國家音樂廳影音走廊

2020《迴》/《城北說故事.時光旅行遊樂園》,中山藏藝所

2020《光的胎動》/《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地衣荒物 · 天井

2020《距離之歌》/《捉遊・戲場 attraper le JE・champs de JEU》,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9《同根聲》聲音互動裝置展,松山文創園區 · 藝異空間

2019《拾荒歲道》/《宜蘭映像節-從前、以前》,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2019《身聲相應》/《體感溫度》,臺南老爺行旅

2019《雙向傳輸》/《無重力星空》,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2018《荒物聲響裝置展》/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地衣荒物 ,臺灣

2018《哈瑪星光任務》,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高雄,臺灣

2017《憶憶喃喃》/天空創意節,台北文創文化廣場,臺灣

2017 《日常返響 Everyday Trace》/藝術之窗——校園尋美計畫,國立台灣大學,臺灣

表演合作專案

2020《因為相愛所以無限》JUBY CHIU S/S 跨界時裝展演,雲母

2020《捕夢人》葉穎 巡演計畫,文化部流行音樂行銷補助

2019《忘言歌》雲樹雅集演出合作 /臺北市傳統藝術季,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2018《3.14159 共感服裝實驗展演》, 濕地venue B1

2018《雲裡的女人》,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

2018《ReDefine》,JPG 擊樂實驗室,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

2017《歲月・童・聲》,澳門文化中心,澳門

2017《甲戌風災》,澳門藝術節,澳門舊法院

教育推廣活動

2023《聆聽的方式 Hearing & Listening》,臺南市新營區 辻間創生聚落

2023《汐止水岸聲音探索》,新北市汐止區 水返腳街道博物館

2023《聲音藝術及科技應用》,臺北市北投區 臺北藝術大學 師培中心

2022《太陽能板收音機DIY—用光來傳輸聲音的Li-Fi實作》,新北市金山區 朱銘美術館

2022《風弦琴漫步工作坊》,墨西哥克雷塔羅市 克雷塔羅博物館(Museo de la Ciudad de Querétaro)

2022《太陽能板樂器工作坊》,新北市板橋區 電幻1號所

2021《創意慢老俱樂部-聽聽聲音藝術工作坊》,臺南生活美學館 國際會議廳、中型會議室、戶外

2019《Touch Board 互動音樂體驗》,高雄市鳳山國小

2017《揚聲物件DIY工作坊》/ 《2017 街大歡囍—當代 x 社區藝術節》,台北當代藝術館一樓活動大廳

2016《主動式音景工作坊》,萬大國小五年級

技術協力

2021《龍潭市場,停!看!聽!》網頁聲音廣播系統,龍潭武德殿|龍元宮|龍元路老店舖場

2020 台北白晝之夜——南港台電修護處網頁聲音導覽平台開發

2020 玩聚場藝術節:日常編舞《空Game》——網頁聲音廣播系統

2020 臺灣舞蹈平台謝杰樺 ✕ 董怡芬 ✕ 左涵潔:日常編舞《武營舞厝味》——網頁聲音廣播系統

2019《聆聽的機器——紀柏豪、王仲堃雙個展》技術協力,台北國際藝術村

2019 資策會委託瀨戶內VOCAL ASIA網頁聲音互動遊戲

2019 資策會委託TAIWAN BEATS互動影音系統,法國坎城MIDEM

團隊

Founder

紀柏豪

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電資院、音樂所及中國文化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大學畢業於台大經濟系,後取得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音樂碩士及麻省理工學院理學碩士。早期曾為唱片公司簽約作者與樂手,也曾經營共同工作空間Changee,現為「融聲創意」負責人,致力於打造跨領域國際交流平台。兼具社會科學與音樂背景,他的藝術實踐受早期控制論(Cybernetics)文化影響,大多源自於對規則與邊界的好奇,經由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差異來設計方法,並應用新興科技來創作各種生成與互動式系統。近期研究方向為被連結實體如何在互連網絡中共構彼此,以及人與科技物的協同可能。作品與表演合作項目常於國內外諸多藝術場館及活動中呈現,近期亦擔任如國科會《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文策院TCCF內容大會跨域展演、台灣STS年會《重置世界的尺度》等活動策展人。

Collaborators​

胡貽斐/專案執行

胡貽斐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曾於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展覽與活動部門擔任專案執行。目前於融聲創意專責「聲化感官」跨域創作平台的執行和管理。她有豐富的教育和社區參與經驗,先後在教育部偏鄉數位應用精進計畫的多個數位機會中心擔任專案輔導員和講師,亦在桃園十一份美術館主持與新媒體藝術相關的工作坊。

賴慧珈/合作專案

畢業於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藝術創作組),近期曾任融聲創意《與細菌混了3000年》專案經理、《2023臺灣燈會在台北-客家、新住民燈組》行銷媒體公關、2022-2023 《IYBSSDXTAIWAN 科學X永續列車》視覺設計、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跨域展演》專案執行。曾任水谷藝術空間經理,負責國際交流計畫與各類型展演專案。

陳旻靖/行政統籌

曾擔任文策院TCCF內容大會跨域展演行政統籌,負責行政協力、會計帳務及展演規劃執行。過往執行專案包括《小城生活.有藝市》、《寫一首春天的詩 | 桃美館 x 故宮書藝體驗展》、《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感情線》等。目前為演藝團體「聲化感官實驗室」負責人。

林喚玲/合作專案

畢業於南藝大音樂表演與創作研究所,2010年起投入南熠樂集的創辦,製作跨界音樂劇場。嘗試將互動科技運用於音樂教學中,研發設計針對0-2歲嬰幼兒的音樂體驗課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