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訊號・光譜》
Scale, Signal, Spectrum

從墨西哥到台灣,穿越台北至花蓮的豐富地貌,我們聆聽自然的細微訊號,探索各種尺度下的環境奧秘,融合科技與藝術,譜寫出自然界的和諧語言

本次展覽將藝術家 Chucho Ocampo 來台駐留期間,與紀柏豪共同創作的可移動裝置原型進行展示與呈現。創作過程中,團隊遊走於臺北至花蓮,透過田野調查收集靈感,當裝置受到不同地點的環境與氣候條件影響,相同的「介面」會在預設機制下產生不同的回應。展覽串聯融聲創意與合作單位,於位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聲化感官實驗室」,進行計畫呈現,以「聲音——訊號」為中心,融合藝術、生物學、地理學、社會學和科學,深度探索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緊密關聯。

駐地與實地走訪

合作單位 BEMA 及 dériveLAB 的墨西哥藝術家 Chucho Ocampo 於7月5日抵台,進駐融聲創意所在的汐止、南港一代,在討論過程,創作者提出希望從河川延伸到海洋、港口去回應「尺度」,因此除走訪基隆河畔、觀察周遭環境及探訪不同五金、材料店外,團隊也實地走訪了金山、萬里一帶,並隨漁船出海參與金山蹦火仔等活動。

之後團隊則南下造訪花蓮,停留於鳳林(丘丘森旅),與臺北地區的城市街頭做對照,探訪當地的溫泉、野溪、街道及田間小徑,感受氣流、風、光線、懸浮微粒等不可見的層次。在東部走訪過後,團隊回到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與中山國中站附近之「相信世代」眷村聚落,實地走訪並與當地居民、藝文工作者、文史團體交流,經由不同尺度的觀察去設計方法,接收及轉譯來自生活周遭事物的訊息。

駐留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期間,藝術家與其他寶藏巖進駐單位、創作者,以及國際藝術家們交流。同時為展覽持續測試裝置原型,與台大網媒所合作工程師開會並測試聲學結構3D列印原型,將其安裝在風箏上,亦舉辦公開活動及交流座談。由於BEMA跟dériveLAB長期都在從事城市街頭的觀察與公共藝術中的群眾參與,故針對此地正在進行都更的空地如何活動及未來使用方向,除了分享彼此當地經驗外,亦有深入討論未來邀請墨西哥合作單位參與的可能。

公眾參與

模組風弦琴工作坊

風弦琴(Aeolian harp)是種隨風演奏的樂器,以古希臘風神Aeolus命名,當風吹過琴弦便會產生聲音。此樂器的聲音質地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裝置規格和琴弦類型、風的特性以及共鳴體材料等。其聲音不似風鈴敲擊聲;而是隨風影響諧波頻率的漸強漸弱。由於風弦琴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演奏,它們產生的聲音是機遇音樂的一例。

我們與藝術家 Chucho Ocampo 於Fablab Taipei 台北自造實驗室,以及花蓮丘丘森旅 Chu Resort,攜手帶領參與者以隨手可得的材料製作模組化風弦琴,藉由雙耳感知風向、觀察周遭變化,去感受環境中的氣流,一起開發以自製樂器及身體去回應環境變化的原型裝置。

交流分享會

藝術家 Chucho Ocampo駐臺期間,我們於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與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開辦了兩場交流分享會,藝術家除了帶來機構的經驗視角,也分享此次來臺的研究交流計畫,以及與臺灣藝術家紀柏豪的合作過程。同時會特別討論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及授課的計畫「無形介面」。兩場活動分別邀請獨立策展人呂岱如,與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擔任與談人,聚焦於透過藝術的眼光來重新思考科技與社會的挑戰與可能,提供觀眾不同的角度看見墨西哥與臺灣駐村之間的當下與未來。

 


 

日期|2023.8.12-2023.8.28
地點|聲化感官實驗室(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1樓)

主辦單位|融聲創意
協辦單位|BEMAdériveLAB、臺大地理計算科學研究室、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
計畫主持人|紀柏豪
贊助單位|文化部
特別感謝|Fablab Taipei 台北自造實驗室

 

延伸閱讀

STS年會《重置世界的尺度》 Rescaling the World
台墨交流《無形介面》 Interfaces of the Invisible
台灣拉美交流《塑膠湯-環境資訊轉譯創研計畫》 Plastic Soup-Invisible Matters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