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環境裡的聲音與在其中的生命體——聲音生態學

漫步在日常的生活環境,或是走進自然環境,如:森林、海邊——如果豎耳聆聽,你會發現環境中的”聲景”(soundscape)是那樣獨特。我們若有意識的關照不同的聲音在特定時空下的互動歷程與消長,那就是屬於聲音生態學(acoustic ecology)的範疇了。

聲音生態學是跨領域的學門實踐,涉及了聲學、心理聲學、音樂、生物學、民族音樂學、地理學和社會學,以聲音的角度探索氣候變遷、棲地環境變化、物種多樣性,或是特定時空的產業與生活樣態變動、噪音議題與城市景觀設計,也可以從藝術的角度介入。

 

Murray Schafer作為聆聽環境的先驅

在 1960 年代末期 1970 年代作曲家Murray Schafer在Simon Fraser大學建立「世界音景計畫(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W.S.P.)」,一開始是透過聲音環境的關注於喚起大家對於噪音汙染的意識,也發現需要提倡那些值得珍視的聲音來讓人們有動力減少噪音,例如:自然、文化的聲音,Murray Scahfer稱其為環境中的音樂(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致力於從聲學、建築、音樂理論、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與歷史的方面來了解人類與聲音環境的關係,他們一開始錄製了加拿大溫哥華地區的音景,而後亦於歐洲五個村落漫步錄製聲景— Five Village Soundscape。最終於1978年出版的<聲景生態學手冊>告終。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teamWSP成員,1975 年。從左到右:RM Schafer、Jean Reed、Bruce Davis(站立者)、Peter Huse、Howard Broomfield。取自:https://blogs.bl.uk/sound-and-vision/2013/07/five-european-villages.html   

 

   

Murray Schafer在<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一書中以視覺的方式比較教堂鐘聲與汽車喇叭聲的不同質地與感受

 

聲景相關組織的成立

1993年,the World Forum for Acoustic Ecology成立,跨領域的在社會、文化與生態層面關注各地的聲音環境,在線上圖書館匯集了相關資源,並出版<Soundscape: The Journal of Acoustic Ecology>刊物(目前網站上只更新到2019)以及持續舉辦論壇促進交流。目前許多國家都有相關協會的成立,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台灣亦在環境教育工作者范欽慧的號召下於2015年成立台灣聲景協會。在這些人的積極行動下,人類、自然環境、生物豐富的聲音紋理,還在持續地被探索著。

關於聲音生態學,還可以繼續談及音景作曲、生態保育等主題,那又要展開另一篇章了!

 

參考資源:

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https://www.sfu.ca/sonic-studio-webdav/WSP/index.html

Acoustic ecology and 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https://earth.fm/details/acoustic-ecology-and-the-world-soundscape-project/

Soundscape and Acoustic Ecology: The Music of a Changing World

https://earth.fm/details/soundscape-acoustic-ecolog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