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地球之聲:流行病章節( Sound Of The Earth:The Pandemic Chapter)》
在這個充滿變化而且不確定的時刻,達拉斯藝術博物館(Dallas Museum of Art)與經驗豐富的聲音藝術家 Yuri Suzuki 攜手合作,希望創造一個公開的平台,提供大眾表達、分享艱困時期的經驗與心得感想。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同事的聲音( The sound of colleagues!)》
除了透過網路共同創作、分享聲音之外,以網路為技術的還可以創造什麼樣的聲音與音樂體驗呢?《同事的聲音(The sound of colleagues!)》就以網頁作為使用者操作介面,藉由可被使用者調整的辦公室聲音環境,創造辦公室聲景客製化的體驗。

【作品介紹】疫情中的城市與記憶—— #StayHomeSounds 計畫
在「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中,我們介紹了因為網路而可以讓使用者遠距共同創作的《Jazzari》和《Plink!》兩個案例。而網路的優點,除了可以遠距共同創作外,更可以以「平台」的型態,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分享全世界的聲音與故事。《城市與記憶(Cities and Memory)》就是一件以上述的概念創作出的作品。


【作品介紹】帶你重新認識一座城市-Hildegard Westerkamp《A Walk through the City》
《A Walk through the City》是Hildegard Westerkamp 在1981年與Norbert Ruebsaat合作的作品,它結合了城市環境所構建的聲響,和Norbert Ruebsaat的同名詩作。《A Walk through the City》以它獨特的語言和聲響帶領了聽眾進入一個特定的城市空間。

【作品介紹】用不一樣的方式傾聽世界-Hildegard Westerkamp
「在『聽(hearing)』和『聆聽(listening to)』世界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Hildegard Westerkamp如是說。 她認為「真正的聆聽」是一種革命性的行為。 近五十年來,她開發了一種名為「Soundscape Composition(音景構圖)」的音樂形式。她與著名的前衛音樂家R. Murray Schafer所帶領的World Soundscape Project(世界音景計畫)有著密切的合作。

音景地圖:耳朵的城市環遊──世界篇(四)Cities&Memory城市與記憶的聲響
如果你以為音景地圖只有先前介紹過的Radio Aporee、鄉音苑、Nature Sound Map ,那就太掃興了!本篇將以「城市與記憶」為題,探索聲音與聆聽主體的想像互動,大飽耳福完成這趟世界音景之旅。

音景地圖:耳朵的城市環遊──世界篇(三)Nature Sound Map
河水潺潺、蛙鳴和鳥語不絕於耳,這些自然的聲響在今日都市的聲音景觀中稀缺難得。Nature Sound Map在其平台上開拓了新的秘境,以專業的野地錄音團隊捕捉遠在城市另一頭的「聲命力」,傳送到你的耳畔。

互動科技巨石陣《Tactus》
《Tactus》融合了古代巨石與現代科技的意象,透過Max/MSP互動式的設計,使觀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手勢,觸發一共六座巨石陣內的聲音景象 ,感受寄宿在巨石中的古老歐洲樂音。該作索涵蓋的各項特徵,使得互動科技與跨藝種結合、歷史文化之探討與教育、展覽的新型態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