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下AI嬰兒的聲音藝術家- Holly Herndon
前衛電腦音樂作曲家、音樂家和聲音藝術家、史丹佛大學電腦研究與聲樂博士都是Holly Herndon的其中一個身份。甚至有人稱她為laptop girl,經常使用Max/MSP 創造自定義樂器和聲樂過程,創作材料大部分通過電腦錄製並重新利用日常生活搜集的碎片們。
前衛電腦音樂作曲家、音樂家和聲音藝術家、史丹佛大學電腦研究與聲樂博士都是Holly Herndon的其中一個身份。甚至有人稱她為laptop girl,經常使用Max/MSP 創造自定義樂器和聲樂過程,創作材料大部分通過電腦錄製並重新利用日常生活搜集的碎片們。
始終關注著聲音與聆聽的開放性,Pauline Oliveros 不先入為主的選擇將注意力置於何處,從器樂、電子樂到聲音與身心連結的實踐,並整合為深度聆聽(deep listening)的概念。
Laurie Spiegel 擅長使用程式邏輯用於編曲之中,用演算法迭替作品裡層層聲音,樂曲聽起來如流動的河流,生生不息。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The Expanding Uniiverse》於2012年再版的版本內,除了收錄了原始由「GROOVE系統」創作的四首作品,還收錄其他繼承同樣的程式邏輯所編寫的作品。就讓我們一起聆聽,認識 Laurie Spiegel 的作品以及作品後面的程式世界。
5G展演是科技藝術近期熱門的發展項目之一,藉由5G低延遲技術,強調虛實整合,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沈浸式體驗。然而在距離現今的50多年前,別說5G,甚至連數位通訊、網際網路都還沒出現的時代,先鋒聲音藝術家Maryanne Amacher在當時就已經有了透過通訊技術來達成跨區域即時展演的構想。
之前曾經和大家介紹過法國作曲家 Éliane Radigue(傳送門:從飛機聲找到聆聽音樂的方式——Éliane Radigue),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看幾個有意思的作品吧!
「航海家金唱片」裡的《Music of the Spheres》一曲,是Laurie Spiegel 以克卜勒的著作《世界的和諧》中所提及的「行星音樂」的物理數據,由合成器與電腦轉化而成的樂曲。Laurie Spiegel 是近代電子音樂的先驅之一,除了樂曲上太空以外,她無比斜槓又充滿駭客精神的音樂人生更是傳奇。
Pauline Oliveros(1932 -2016),作為一個在動盪的戰後將聲音作為內在探索,並積極參與在社會與政治議題中的先驅者,手風琴、電子音樂、即興與冥想,在他的音樂世界裡可以彼此互通交融—以深沉的聆聽回應與流動著前進。
你有過腦袋裡有聲音的經驗嗎?如果有,你有好奇過那個聲音是從哪裡來的嗎?為什麼它會一直說個不停?為什麼我可以聽得到它?當你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時,你有沒有想過,有音樂居然是設計來讓人聽到從自己腦袋發出的聲音,甚至有作曲家專門在研究這個!
Daphne Oram 於 1959 年離開 BBC,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Oramics Studios for Electronic Composition) 除了從事電視、廣告、電影和戲劇領域的商業工作,投入製作自己的錄音和表演音樂,並繼續她對聲音技術研究。
平和、靜止、緩慢,有時甚至會覺得一段5分鐘的樂曲,前後聽起來並沒有什麼變化,和許多電子音樂作品相比起來截然不同,這可能是你聽法國作曲家Éliane Radigue的作品常會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