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staseis》— Iannis Xenakis的戰爭聲音記憶

Iannis Xenakis 為希臘當代作曲大師與建築師,他的作品橫跨管弦樂、電子音樂、具象音樂等,遊走於抽象與形式化的音樂之間,他以數學的機率理論開創新的作曲思維,並建立自己的公式,他的作品與核心思想不僅深深的影響了後來的音樂家與藝術家,更為現今流行的演算法音樂前鋒。

從羅馬尼亞到巴黎

1922年出生於羅馬尼亞,母親是一名鋼琴家,曾在他小的時候送給他一支長笛作為禮物,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名音樂家。Xenakis 於18歲時進入雅典理工大學就讀,然而學業卻因墨索里尼軍隊的入侵而被迫暫停。戰爭期間,他先後加入了右翼及左翼解放軍,多次遭義大利與德國軍隊囚禁。他在戰火中曾遭到砲彈碎片擊中臉部,導致左眼失明,戰爭的悲痛回憶讓他往後成了反戰的和平主義者,並拒絕參與任何政黨活動。戰爭結束後,他因遭希臘政府以曾加入左翼解放軍的罪名通緝而逃亡至巴黎。

到了巴黎,Xenakis進入柯比意(Le Corbusier)的建築工作室,他在工作室期間參與了許多重要的建築計畫,其中包含1958年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的飛利浦展館( Philips Pavilion )。在巴黎的同時,他也在梅湘(Olivier Messiaen)門下學習作曲,過程中接觸到了序列音樂與當代作曲。梅湘積極鼓勵Xenakis運用他的建築與數學背景去創作音樂,並引薦他加入Pierre Schaeffer的具象音樂研究小組( Groupe de Recherches de Musique Concrète)。Xenakis 的具象音樂作品可參考1958年為飛利浦展館所做的Concret PH》。

啟發於戰時記憶的作品 -《Metastaseis

Metastaseis》為Xenakis於1953年創作的第一部主要作品。此作品總共有61個聲部,由61名演奏者所演奏(12名木管、3名打擊、46名弦樂),每位演奏者須在不同時間完成不同音高的滑音,整首樂曲從頭到尾,沒有一位演奏者同時和其他人演奏相同的部分。他將自己昔日的戰爭記憶與音樂結合,他指出,在戰爭的混亂戰火中,我們無法辨別單一槍響的順序與路徑,但整體環繞的槍聲卻仍然是清晰可辨的。因此比起一般音樂作品呈現的線性時間結構,Metastaseis》更強調的是聲音強度、音域和聲響密度的展現。

身為建築師的Xenakis,於Metastaseis》的記譜上使用了空間化的座標圖表,以x軸代表時間,y軸代表音高,將曲線轉化為音響效果(Sound mass)與滑音的動態。Xenakis 在1958年設計飛利浦展館時,也運用了與Metastaseis》相同的概念基礎。場館的外觀採用了雙曲線拋物面的形狀所組合,前衛的設計在當時也引起了建築界廣大的迴響

Metastaseis》手稿   Picture originated from:Xenakis, Formalized Music

飛利浦展館  Picture originated from:archdaily

Iannis Xenakis 以嚴謹的邏輯與跳脫框架的創作方式,不斷地挑戰主體性於當代作曲的中心地位,對他來說,以「美麗」或「醜陋」去評斷音樂與聲音是毫無意義的,一首音樂所承載的思想與概念性才是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