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快訊】科技藝術工作坊|顯微影像聲音化實作!
在後人類思潮下,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被重新檢視,各種存在實體的能動性可以怎樣透過創意科技去彰顯,讓抽象概念能被轉譯,在視覺、聽覺感官回饋種創造想像空間,即是我們能利用「資料聲音化」來實驗的場域。藝術家紀柏豪將會介紹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的概念與案例,並使用Max 8軟體來進行實作。
在後人類思潮下,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被重新檢視,各種存在實體的能動性可以怎樣透過創意科技去彰顯,讓抽象概念能被轉譯,在視覺、聽覺感官回饋種創造想像空間,即是我們能利用「資料聲音化」來實驗的場域。藝術家紀柏豪將會介紹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的概念與案例,並使用Max 8軟體來進行實作。
工作坊由「聲音與音樂創作藝術家 紀柏豪」與「英國藝術家 Adam Sadiq」共同帶領來自不同領域的高中老師,透過接觸樹莓派與介紹資訊聲音化的概念來讓大家理解這些工具可以做些什麼事,並且目標為利用蒐集到的資訊來產生聲音。
資訊聲音化(Sonification)是能讓人用聽覺來理解周遭不可見事件與狀態的一個詩意手法。這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把天氣資訊轉換成聲音」,像是在聆聽周遭環境變化一般的Max實作練習。完成的Max Patch程式截圖如下圖,包含了會自動顯示的位置、溫度、風速與天氣類型的Message。
在當代的生成式音樂中,軟體自身即可成為曲目。數位工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必然要以現有原音樂器的邏輯解讀與再現,經常會見到特定的數位工具只為某一個作品或計劃被開發出來。
「資訊聲音化」是「生成式音樂(generative music)」的一種實踐方式。在生活周遭,存在著各種現象與事件,經由觀察與記錄,所有狀態的資訊與變動,都將變成一連串的數據。 而「資訊聲音化」,顧名思義,即是將資訊以聲音再現的動作。技術上,主要是將資訊與聲音參數做配對,藉以製造聲響。
「低吟的密西西比(Humming Mississippi)」這件作品,是由藝術家Derick Ostrenko、Jesse Allison與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沿海液壓實驗室(Coastal Hydraulics Lab)」合作並由學術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