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AI嬰兒的聲音藝術家- Holly Herndon

(圖源:ARTnews.com/ photographer : Ériver Hijano)

前衛電腦音樂作曲家、音樂家和聲音藝術家、史丹佛大學電腦研究與聲樂博士都是Holly Herndon的其中一個身份。甚至有人稱她為laptop girl,經常使用Max/MSP 創造自定義樂器和聲樂過程,創作材料大部分通過電腦錄製並重新利用日常生活搜集的碎片們。與許多電子音樂視筆記型電腦為一種合成聲音「工具」不同,在 Herndon 的作品中,筆記型電腦更是一種「樂器」存在。

“Computers surprise you in a way that an acoustic instrument doesn’t”- Holly Herndon

Holly Herndon自從 2012 年首張專輯《運動》,電子與前衛流行音樂在她的音樂和學術扮演重要角色。2015 年發行第一張商業專輯 Platform,其中包含觸發自主感覺經絡反應 (ASMR) 的曲目。 2019 年Proto是第一張使用歌唱神經網路製作的專輯,由她和Mat Dryhurst的“AI baby” Spawn 以及眾多合作者共同創作,利用現場聲樂合奏和機器學習,創造關於人與機器之間關係,凸顯人為性的作品。

“So much of it is human, and I think you can hear that it happens in a real space. For computer music, that is something that I was really craving—being in the room with people and singing, the joy of performing with people. It sounds cheesy, but I was missing that.” – Holly Herndon

                                                                                                                                                                               

(左圖:Instagram/Holly Herndon ; 右圖:Photographer : Boris Camaca)

AI baby Spawn 角色定位:表演者

Spawn 在Godmother初試啼聲, AI 像嬰兒般喋喋不休,當時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由印第安納州製作人 Jlin 製作。從 Proto專輯不同尋常的作曲方法開始,Spawn 使用機器學習從頭開始自己產生聲音,從通過模仿 Herndon、Dryhurst、LaPlace 以及由她的朋友或 Herndon 認識的任何受過語音訓練或音樂背景的人組成合奏的聲音來「唱歌」。
Spawn 使用Herndon 建立的訓練內容來建立自己的音樂庫,根據 Herndon 輸入的內容,Spawn 可能需要五分鐘到一天的時間學習、輸出反饋給合奏團員。他們曾在柏林吵雜的 Martin-Gropius-Bau 錄製了所有觀眾,以便為 Spawn 的訓練發出公開的聲音。
結果Canaan幾乎出乎意料地純淨,共鳴如此真實,幾乎可以想像他們在合唱的畫面。甚至有時連合奏團員們也會迷失方向,不易區分是完全合成的聲音、經過調製的人聲或是跨越這兩個世界的 Spawn。

(Spawn參與的作品Canaan幾乎出乎意料地純淨,共鳴如此真實! 來源:Youtube/Holly Herndon)

 

就像聲音一樣,人工智慧本質上是公共的,是參與人們成就了它

人們經常忘記機器學習不是外星智能,它是人類智慧的綜合。
「我沒有將我的作曲外包給人工智能,我仍然是作曲家。我是樂團的導演,而 AI 是樂團的成員,與我們一起即興創作、唱歌和表演。」 藉由集中Herndon和同事的聲音, 他們更希望突出人工智能的人為因素。新興技術為文化提供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面臨的挑戰,並為集體解決方案創造新機會,視AI為幫助人們相互聯繫並過上更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創新者」。

(來源:Youtube/Holly Herndon)

 

下一階段實驗:透過機器學習力量開發出數位雙胞胎

Holly+,它是 Herndon 的Deep fake 人工智能,而在Web3.0世界中又有什麼應用與玩法?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我的聲音屬於每個人:數位雙胞胎Holly+》介紹Holly Herndon對整個音樂圈更深層次影響的項目。

Holly Herndon

Wikipedia / Foundation / Twitter / Instagram

(相關閱讀:藝術登陸Web 3.0Web3.0 聲音迭代實驗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