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登陸Web 3.0

(圖源:Gustavo Pires Bertaco from Pixabay)

近年來Web 3.0相關話題席捲了各大社群平台,無庸置疑在藝術領域中掀起了一波浪潮。

“The internet is not bad for creative people. Web2 is bad for creative people.” – Chris Dixon

Web3.0 建立在開放協議和透明的區塊鏈上,結合了基於代幣的經濟學和去中心化方法,打造以使用者為中心新世界。隨著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熟,許多應用項目與平台興起,利用Web3.0 的特性「去中心化、代幣化、自治權」,無論是藝術家對於創作或是使用者對於自己的內容都能保有所有權,彼此間不但拉近距離,同時提升創作曝光度與交易機會,而Web 2.0 中,內容可以自由複製;原始影片或照片與其複製品沒有區別。相較於Web2.0,Web3.0 提供的環境更友善於數位藝術創作發展。

打破藝術形式,不只是一張 jpg或png圖片

藝術家透過創建一種算法或腳本部署於區塊鏈上,從平面到立體,甚至可以替作品加上不同屬性分類,形式相當豐富。進行鑄造 (Mint) 後將作品代幣化(智能合約),形成大家耳熟能詳的NFT (Non-fungible tokens)。收藏者除了享有玩扭蛋、開盲盒般樂趣獲得獨一無二且被認證的數位藝術作品。

(圖源:BitTorrent Inc.

藝術家自主性與機會

Web3.0 使藝術家獲得更多藝術自主性,無需透過中間者將不再被市場壟斷,藝術家除了能簡單交易作品,更有機會直接與收藏者、追隨者交流聯繫或凝聚成自治社群(DAO),例如,為追隨者提供獨家預覽和擁有自己藝術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借助區塊鏈的力量於NFT嵌入了所有權和來源,藝術家可以確保他們的作品不會被盜版與剝削。無論藝術家本身知名度或工作室規模,Web3.0 為所有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圖源:STAMPSDAQ)

創造新價值

Web3.0世界裡,去中心化平台同時提供使用者友善環境,藝術家獲得更多自主性與所有權,創作作品也受到更好的保護與曝光管道,期許Web3.0日後發展讓更多人們以創造力為生,創造更多機會與價值。

(延伸閱讀:Web3.0 聲音迭代實驗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