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或半自動化的創作工具案例介紹-Flow Machine與Regroover

由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Sony CSL)所開發的「Flow Machine」,亦屬於機器學習演算法產品,其研發宗旨為「探索新的創意路徑,與作曲家共譜未來。」研發團隊將音樂風格轉化成可分析的數據,從巴洛克、浪漫時期等古典樂到近代的搖滾、電子與流行樂,系統會依據音樂家長期累積的作品來構築創作脈絡與慣用語彙,來生成風格相近的音軌。據其開發人員Ghedini表示,以當前人工智慧技術,要製造一段沒有頭尾的樂段並不困難,但若要實現一首架構完整、帶有起承轉合與曲勢結構的歌曲仍有難度。因此,當前市面上可看到的產品,大多是針對某些特定功能,來提供自動或半自動化的服務,並依照其客群定位,來決定要釋出多少選擇權給使用者。

以Accusonus這家音樂科技公司日前推出的「Regroover」節奏工具為例,其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節奏分析上,可將一段混雜了不同節奏元件-如一段包含大鼓、小鼓、拔片與人聲的錄音,分離成獨立而乾淨的聲音素材以供重組與編輯。這原本是一項在編曲軟體中極為瑣碎與繁複的手工,需要大量剪輯與消音、調頻等處理。而此過程經由機器學習機制,將可被簡化為幾個簡單步驟與指令,除大幅提升效率外,也提供創作者有別於傳統工作流程的思考方式。

Regroover軟體操作介面(圖源/accusonus官網)

為專業作曲家開發的「Bach Project」是一套帶有物件導向程式邏輯的半自動化作曲工具。其應用範圍涵蓋作曲、演出、記譜乃至教育與影像生成等層面。Bach內建了大量的預設模組讓使用者自行於Max/MSP環境下進行串接,藉由資料分析,能迅速實驗當代作曲中複雜且難以憑空想像的聲響效果。此計畫還有衍伸系列如「Cage」與「Dada」等工具套件,可搭配使用以完成不同目的與風格的音樂分析及作曲工作。如Cage中的模組特徵多為20世紀後的當代作曲語法,具備完整的音樂理論參數,讓使用者無須花費太多時間來設定基礎規則;Dada則提供圖像化組件,結合幾何、物理與數學邏輯,適合進行生成式音樂機制設計與圖像化記譜等實驗。

在Max環境下作業的Bach Project,是結合樂理與演算法編程的生成音樂機制。
(圖源/擷取自 Ircam Forumnet網站)

對作曲家來說,這類創作輔助工具能在預設的框架與限制條件內,預先生成基礎音樂材料,可能包含配器、音色、和聲進行等元素,再來人為進行取捨及編排;對一般使用者,則可以協助跨越音樂理論的門檻,以較低成本的途徑來實驗想法。雖然人工智慧讓工具變得更簡單而方便,甚至能因應不同使用情境與需求自動優化,但若具備與創作相關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仍會大幅提升使用成效。


 

想了解更多音樂、科技與藝術的交會與應用嗎?現在就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吧!如果想要下載原始Max Patch來修改,歡迎小額贊助成為專屬會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