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L DIY – Sequencer 練習

經過半個學期的課程終於見到Max for Live了ヾ(*´∀ ˋ*)ノ
越靠近期末,課程越來越難,其他科目的期末壓力也越來越大  口哇伊內

這次選了Sequencer來練習,這是present mode的樣子,可以用來快速製造循環的旋律,除了可以自己畫還有random mode。接著來介紹max怎麼寫的~ 首先,metro使用8分音符為一拍,用counter數要輸出的資訊是第幾個,送到fetch。

剛剛的fetch會分別送到調整pitch跟volume的slider

Random mode 則是會隨機選藍調音階中的七個音,放入slider中。下圖是p裡面的樣子。

最後,除了要把產生的pitch跟volume送出,還要記得把上一個音再度送一個volume=0的訊號,要不然他會一~直~一~直~彈下去。這邊用了一個delay控制音長為150ms。最後把pack起來的資訊都送出就OK了。

這裡是demo影片(不知道為什麼win10內建的又錄不到聲音了)

 

因為時間壓力的關係,做的比較簡單,可以調的參數還沒有寫這麼多,之後感覺preset會變得很重要~ (e.x. 設定可以各種音階、設定音長、設定metro速度)

這次就先這樣,肝苦人要去趕其他作業了 peace ou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