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發生月球災難時(In Event of Moon Disaster, 2019)

  (圖源:In Event of Moon Disaster 裝置, 展於 2019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https://arts.mit.edu/in-event-of-moon-disaster/)

麻省理工高級虛擬技術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Virtuality )曾透過「深偽(Deep Fake)」技術,製作了《發生月球災難時》影片與互動網站,重新建構了家喻戶曉的阿波羅11號登月故事。

                                                     (由Bill Safire撰寫,未曾被宣讀過的《發生月球災難時》演講稿。圖源:National Archives) 

此網站展示了經過深度偽造的歷史事件 — 1969年7月,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失敗,美國尼克森總統(Richard Milhous Nixon)在白宮為此發表緊急演講,哀悼阿波羅11號的機組人員。該影片內容為經過後製編修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舊式錄像,將觀眾帶入從火箭起飛、進入太空再到登月事故的旅程。

 

經過刻意剪輯的影片,包含了歷史錄像、棚拍、雜訊與深偽技術生成的影音內容。經由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製作團隊將尼克森的面部表情和演員動作融合在一起,讓人得以觀看這位前總統實際上未曾發表過的演說。此篇應急演講稿,原訂是當太空人未能成功返回地球時,由美國總統於白宮宣讀;實際上,在阿波羅11號登月那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在慶祝「人類的巨大飛躍」,然後這篇演講稿最終並未曾面世。

《發生月球災難時》虛構了一個未曾發生的歷史事件,將太空發展與新興科技結合,鼓勵公眾去理解被操縱的媒體在資訊環境中扮演的角色,以避免在新一波太空探索狂熱中,落入民族主義與意識型態的陷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