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posts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 -《雙向傳輸(Duplex Transmission)》
作品-雙向傳輸(Duplex Transmission)藉由探討「無所不在的「網路」該如何被應用於展演之中」、「網路如何反應人們的行為與狀態的分佈」、「網路如何將不可視的數據轉化為樂音」、「如何將抽象資訊經過轉譯後顯得更為詩意」等問題,帶領觀眾一步一步進入作品脈絡。 …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同事的聲音( The sound of colleagues!)》
除了透過網路共同創作、分享聲音之外,以網路為技術的還可以創造什麼樣的聲音與音樂體驗呢?《同事的聲音(The sound of colleagues!)》就以網頁作為使用者操作介面,藉由可被使用者調整的辦公室聲音環境,創造辦公室聲景客製化的體驗。 …
【創意科技】一起玩音樂吧!線上音樂合奏平台-Google《共享鋼琴(SHARED PIANO)》
Google的在線工具非常適合音樂家們線上協作!現在,Google也正將這種專業知識用於更多樂趣。 《共享鋼琴(SHARED PIANO)》是Google的一項新實驗,使你能夠與遠方的朋友一起製作音樂。 …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 -《Jazzari》&《Plink!》
網路技術開拓了音樂科技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串流音樂也是網路技術應用案例之一。近年來,因網路傳輸速度的進步,開發者因而發明了建構在雲端的數位音樂工作站。此外,更因網路無國界限制的優點,更多跨越地區限制、能夠多人一起在雲端創造音樂的網路音樂合作案例也陸續被開發。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基於網路技術的音樂合作案例吧! …
【作品介紹】因地制宜的聲音藝術裝置- Robin Minard 《Silent Music》
德國籍加拿大裔編曲家、聲音設計師和出版人 Robin Minard 是展演空間聲音(Staged Sound Spaces)裝置領域中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自1980年離開展演空間的工作後,Minard 開始為大眾場域創作聲音裝置,他希望可以在噪音日益增加的日常環境中,透過創作刺激人類的聽覺,並讓人類恢復被忽略的感官能力。 …
【作品介紹】諷刺科技的新興科技作品-瑞秋.麥克林《I’m Terribly Sorry》
綿綿細雨的倫敦夜晚,迎面而來的路人們慢慢地朝你聚集了過來,對你投以招呼與詢問,速度由徐而急、人數由少至多、聲音由遠而近、態度由友善而變壞,不一會兒你便被成群的虛擬人物憤怒圍繞,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按擊手中的行動裝置成為唯一擊退他們的方法⋯⋯。 …
【作品介紹】把距離譜成歌-紀柏豪《距離之歌(Song of Distances)》
「距離之歌」為一基於普及運算的生成式音樂系統,讚頌科技發展下被壓縮的時空概念與連通性。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開啟指定網頁後,即會成為拓墣座標上的節點。系統將依據行動裝置回傳的定位資料,不斷計算所有節點間的相對距離與方位,並觸發分佈於空間聲場中的樂音,將定位資料轉化為聲音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