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科學與藝術的池田亮司作品《超對稱性 SuperSymmetry》

 

《Supersymmetry》為池田亮司(Ryoji Ikeda)在歐洲核能研究中心(CERN)駐村後所創作的作品。位於瑞士的CER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量子物理學研究中心,此作品討論量子物理觀點下的真實世界,『Supersymmetry(超對稱性)』一詞即來自量子力學裡的超對稱概念。

池田透過電腦計算數據與訊息的技術,將資訊和數據轉化成人類感官可以直接捕捉的訊息—圖像與聲音,用藝術重新詮釋常人無法理解的量子物理世界,既是對未知空間的探索,也是對人類認知的拓展。

ryoji ikeda | supersymmetry

藝術家簡介

池田亮司,擅長電子聲音藝術的運用,致力於破除嚴謹科學理論與藝術審美形式間的界線,無論是精準的數理邏輯、0與1位元的表現、無盡重複的數字美學,抑或是新裝置的設置與實驗,都在全球造成極大的迴響與衝擊。在池田亮司的作品裡,大量充斥著最為原始、最初的符碼、最為原生的數據資料,在這些看似無意義的純粹圖像資料流裡,搭載著吵雜的雜訊聲響、轟隆作響的重低音頻,無意義與超聲響的搭配,卻在視覺與聽覺之間創造出一種強烈的、但卻極其虛無的純粹聲音迴響。

資料來源 http://www.ryojiikeda.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