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失真效果器 Bit Crusher

在過去,「聲音失真」之所以會產生,是源自器材和技術的限制,導致錄製出的聲音與現場演出有所落差,或是因音量過載而造成細節損失。然而,今日的科技已經進步到能幾近毫無差異地還錄音與現場聲響,因失真而造成的破音(distortion)反倒變成製造氛圍與特殊情境的方法,不論在流行或是搖滾音樂領域,皆常見以失真效果來增強樂曲動態的例子。

這回,我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透過Max/MSP撰寫的Bit Crusher失真效果器。其設計概念為「降低聲音的解析度(Resolution)」,例如我們常會看到,市面上CD的取樣率是44.1kHz、位元率是16Bit,而DVD規格則是48kHz、24Bit,這就是數位音訊在儲存聲音時所能乘載細節的程度。當取樣率與位元率被調低,聲音的連續性自然也會降低,於是便產生額外的泛音與雜訊,造成失真感。在程式撰寫流程上,就是透過調整取樣率(Sample Rate)與位元率(Bit)來達成,像是把聲音訊源換裝到較低規格一般,使其獲得帶有強烈數位質感的失真效果,聽起來既前衛又Lo-Fi。這種方法在聲音理論上被稱為Oversamping。

不論是麥克風即時輸入或是預錄的音源,都可以直接引入Max/MSP程式中進行調變,感受聲音質地的變化。那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來聽聽看它的變化性:

將取樣率調得非常小之後,是不是有另一種風味了呢?

Undersample-下載(會員限定下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