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

這次的作業我用wekinator做了一個彩色的鍵盤(依然想不到要幫作業曲什麼名字

左邊swatch是用來做input,每個點都會輸出不同的rgb三個值(嗯 但裡面應該有一樣的顏色會有一樣的值,
傳到wekinator後,output不同的值回到max做scale、ftom、makenote來產生聲音,
除了pitch是由回傳的output決定,黃色的面板上,可以改變三個聲音發出的時間差、各自的velotcity、duration跟音色

先看看wekinator的設定

3個input(r.g.b)分別對應3個output,連接到max變成3個不同的pgmout
type 則選擇 contiunous

其實一開始是想讓rgb三個顏色各有對應的範圍,試著讓他發出和諧的聲音,

但後來覺得這樣似乎就是把參數、程式邏輯設定好,不需要透過機器學習也可以達成(?,所以最後就決定讓他隨機的產生output,example的輸入也決定用亂按的XD

但結果就是 -> 聽起來像是小孩子在亂敲鍵盤XDDD

 

max的內容則如圖

最左邊用來send input
中間、右邊則只是重複同樣的三個動作去做3個output出來的設定,也就是黃色面板那塊,裡面有放了一個小patch做ftom、makenote的工作

  用scale把output轉成440-880一個八度的區段

 

覺得還想不太到可以怎麼透過機器學習,讓他自己生出一些有趣的東西
(目前卡在一個資料由人來喂給機器的時候應該要設定好希望他產生什麼 <-> 不特意設定讓機器自己產生結果但可能很不知道在幹嘛的小小矛盾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