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Project: Video Music Machine

這件patcher將接收到的影像片段轉換成pattern,仿效Sequencer(音序器)般的功能。

只要提供任何影片檔案來源,或是開啟電腦的Webcam鏡頭,便能產生隨機的音樂生成與視覺效果。透過Max/MSP,創作可以很簡單地連結聲音與動態圖像,利用影像片段來生成音樂,或者相反,也就是以video-music或music-video的關係來呈現作品。

 

該patcher預設了八種音軌,包含各式節奏組和合成器的聲音,及一些可自行調整的小細節,如:

1. 音軌的個別音量
2. 生成音樂的速度(bpm)
3. 改變pattern輸出的數量或規律
4. 設定音樂生成的調性和調式(決定要出現哪些音高)

在生成音樂的同時,patcher也產生即時回饋的視覺畫面,可手動改變調整效果變化。

而這些自動生成的pattern,還可以Midi out的方式,將資訊送入Live裡,在Max中遠端調整Live音軌的音量。

那麼,這些pattern又是用什麼規則來產生的呢?

來源影片將被切割成8 x16的畫格,將畫面分析為黑白灰階色,並由深淺的程度來控制不同的音高和力度,程式內還有非常多層的Subpatchers,雖然看似複雜,但只要了解Max/MSP的物件功能,許多對於影音互動的想像,都能被實現喔!

 

到創作者網站逛逛吧!
http://www.amitsegall.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