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單推薦】20世紀電子實驗音樂:1970-1990

20世紀電子實驗音樂:1970-1990

1970年代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使前衛音樂家們有了更多的語彙與工具可運用,電子實驗音樂迅速發展,並透過電影、藝術滲入流行文化。學院派在無調性音樂、具象音樂到電子原聲作曲的發展,透過巴黎IRCAM、科隆電子音樂實驗室等據點,替當代古典開拓了新的出路;許多流行、搖滾樂手,也在創作上受到影響與啟發。音樂的材料與錄音技術上有所創新,許多新型態的樂器與演奏形式出現;透過電腦及演算法,前衛音樂家開始有能力更徹底地執行腦中的極端想法。

與此同時,新的電子音樂中心陸續成立。在巴黎的 IRCAM,Pierre Boulez 創作了“Répons”,是一首將非電子樂器透過 PA 系統進行放大和轉換而成的作品。 John McGuire、Mario Davidovsky 和 ​​James Mobberley 等音樂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結合了 midi、錄音和現場不插電演奏;而 Jean-Michel Jarre、Vangelis 和 Brian Eno 等藝術家則催化了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的普及。Tod Machover 的“Song of Penance”使用hypercello ——一種連接傳感器以測量演奏者動作的樂器——以及計算機、人聲和其他 17 位演奏者。

點我聽yotube歌單

1. John McGuire- Pulse Music III (Extract)

2. Edgar Froese- Drunken Mozart In The Desert

3.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Répons: Introduction

4. Raymond Scott- Melonball Bounce (Sprite) – Vocal

5. Jean-Michel Jarre – Oxygene, Pt. 6 (Spotify上的沒有此首!)

6. Vangelis- Main Titles

7. Harold Budd and Brian Eno- Dark Eyed Sister

8. Tangerine Dream- Phaedra

9. Harold Budd and Brian Eno- The Plateaux Of Mirror

10. Tod Machover – Song Of Penance For Hyperviola, Computer Voice, And 17 Instrumentals – Buoyant

11. Joan La Barbara- All My Hummingbirds Have Alibis: II. All my joys have alibis

12. Davis Brooks, Violin- In Bocco Al Lupo For Violin And Electronic Tape (James Mobberley, Composer)

13. David Starobin- Synchronisms No. 10

14. Yellow Magic Orchestra- Technopolis (Original Mix)

15. Kraftwerk- Trans-Europe Express

*本歌單曲目主要由紀柏豪選列。


延伸閱讀:【歌單推薦】20世紀電子實驗音樂:1920-196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