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7 – 音樂實作(節奏)

安安我是宋佳芸,這次用了跟我期中呈現做的同一首歌,國蛋GorDoN的《Better Days》

先推推國蛋《Earlier This Morning》這張專輯怎麼廳都不會膩,超chill很舒服。這邊先放原曲的連結

 

進入正題,首先先從節奏開始著手,這首的BPM大約是在67,老師上課介紹808這個比較適合R&B跟嘻哈,試了一下覺得蠻像的,除了大鼓低音有點太多,套了一個效果器把低音濾掉一點,在加一點回音。

前面的四個小節主要都只有hi hat,基本上打4拍加上一點變化。從第五小節開始hi hat做為基底,拍手聲在反拍,鼓聲奇妙的在每個小節的半拍上。這邊我聽不太出來應該用什麼特殊的groove,只選用了很接近一般44拍的套用,再微調一點velocity。

 

節奏結束後,開始弄和弦跟旋律的部分。

我沒有學過直笛以外的樂器,樂理的部分是知道要修這門課之後,狂看好和弦的影片惡補的。為了要知道這首歌的調性我使用了一個很曲折的方式:哼出歌曲裡的旋律,用手機的調音app看每個音是什麼,再對照之後發現是E大調。

經過一翻曲折之後得到這個結論,開心的稍微了改編和弦(聽和弦就超出我的能力了XD 所以抓個大概)。

最後是旋律如下。前面的切分音最後是求助會樂器的同學才寫出來,這一軌我複製了兩個稍微detune想要讓聲音厚一點。在16小節還有在前面有一個不同音色而且高一個八度的音階。

 

這次作業就簡單的複製了五軌,原曲裡面還有bass跟一些fill我沒有複製到,之後有機會想知道bass的部分怎麼寫~

成品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AI注入新的靈魂:虛擬音樂家

探索創意人工智慧中有趣的音樂應用之一:虛擬音樂家創作音樂,一個虛擬角色也可以像人類藝術家一樣發布音樂。不同於大家熟悉的虛擬藝術家,其背後音樂是由人類協助創作的,人工智慧生成的音樂家,其音樂和文字完全由人工智慧工具驅動,沒有人類在背後協助創作,而是引入新的「靈魂」

閱讀全文 »

探索數據的詮釋與批判

數據以及技術中控制、規範、監視的關係是什麼?數據是否建構了網絡、決定生物的行為與觀點,並且進一步行使權力和控制知識?聲音是如何讓數據擁有「行動」與「說話」的能力?數據除了是資料聲音化的重要元素,它也同時與環境、技術、政治、社會相互纏結,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極具影響力與震撼力的互動關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