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法國藝術家-尼爾・貝盧法的網路藝術作品《Screen Talk》

文:施雅恬   

我在18年年末的時候協助V&A 博物館的「電玩遊戲:設計、遊戲與擾動」(Videogames: Design/Play/Disrupt)大展寫了一篇回顧,旨在介紹電玩在新世紀的新可能性與突破。而若我們將時間軸往回拉,望過去看網際網路剛被發明之初的電玩遊戲,或許又別有一番懷舊的驚喜。

因此,這回我們將介紹法國電影導演/藝術家尼爾・貝盧法(NEÏL BELOUFA)在受到許多法國、美國的小型募資的贊助,以及在對於外出有重重限制的情勢下,與網頁設計師、工程師、畫家們合作,推出了名為Screen Talk(2020)的網路藝術作品(http://screen-talk.com/) 。作品的主題延續了這位藝術家一直以來的關注的議題,包含:數位文化的考古,以及想像了當代中的科技神話現象。他也進而重現了九零年代的流行影像、網路虛擬角色、莫名其妙的小測驗、即時聊天器、以及線上購物網站等元素。

Screen Talk (2020)   / http://screen-talk.com/

Screen Talk(2020)的創作背景來自〈家是有你的所在〉(Home Is Whenever I’m With You, 2014) ,一部尼爾在2014所製作的科幻錄像。這科幻錄像講述了一個疾病流行的架空時代,以及生活在該時代的的人們如何只透過社群媒體進行溝通。如同玩笑的設定,在今日看起來頗具預言意味。面對舊作品,他則表示,當所有人分別躲在自己家中透過 Skype 聯繫之際,他對這部作品的期待不具任何的意義。也因此在新作品〈Screen Talk〉中,他將這部舊的錄像加上各種科幻的影像,成了一個非線性、諷刺意味十足的互動RPG。

對尼爾來說,網路曾經是一個烏托邦,早期登入陌生人自架網站的錯誤百出、粗糙細節與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的實驗意味,已經逐漸消逝而不復在。這件作品充滿著這種懷舊的浪漫風情,再度挑戰、並且鬆動各種觀看網頁的框架。因此,對尼爾來說,Screen Talk(2020)的創作過程,或許也成了一種稍微逃避了現有政治制度的一種途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