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音樂、科技與藝術新知

IMPERCEPTIBLE——用實驗聲響解構短影音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的碎片化內容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這些數位世界中的「星塵」不斷擴散,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感知《IM

聲音、訊號、感測器,什麼使觀眾置身「現場」?(下)
以感測數據聲音化作為感官的延伸,是否也可以結合聲音散步與情境主義的「飄移」行動,加深觀眾對數據與場域之間的連結?


自然現象的視覺化:探索Autographic Visualization
Autographic Visualization 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展示方式,不是用數字或圖表,而是通過實際的物理痕跡和

The End of the Road——聆聽生命消逝
現代化發展在人類的生活、文化、經濟層面都有著不容小覷的貢獻;然而,我們是否在行為之中,使其他物種「消音」,抹滅了他們的生存痕跡,剝奪他們「發出聲音」的權利?或者對於自然危機的提醒視而不見?透過數據聲音化,我們有機會微觀數據,以另一種替代方式接近現實世界的全貌,不被被現代性蒙蔽認知與感受。

聲音、訊號、感測器,什麼使觀眾置身「現場」?(上)
16世紀的音樂宇宙(musica universalis)理論,到20世紀的藝術家用聲音化的方式進行了各種結合科學聲音實驗,直至今日,資訊爆炸的年代,藝術家已經可以自行輕易的取得數據進行創作。然而,聲音化的形式仍舊在科學領域以及藝術領域中存在發展的窘境。


「我的膝蓋比我的小腿聽得更清楚!」 — Bernhard Leitner作品中的聲音、空間與身體
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的竹林中,深藏著一座有著莊嚴神秘外觀的雙層圓柱體建築,這是奧地利聲音空間藝術家Bernhard Leitner的作品⟪ Le Cylindre Sonore ⟫。⟪ Le Cylindre Sonore ⟫不只是城市中的一座公共裝置,它是一個能讓人自在地放鬆、冥想的空間,也是一件音樂作品。

Polytopes — Iannis Xenakis的跨地域聲光網絡計畫(下)
《Polytope de Mycènes》為Xenakis返回希臘後創作的第一件作品,啟發於14歲時去邁錫尼校外郊遊的記憶。邁錫尼古城為希臘著名的世界遺產,也是《荷馬史詩》中所記載的黃金之城,直至19世紀的考古團隊發現前,邁錫尼曾有數百年的時間都被認為只是一座神話中的虛幻古城。帶著兒時回憶與鄉愁,Xenakis決定在這片神話之地進行他的下一件Polytope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