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景地圖:耳朵的城市環遊──世界篇(二)鄉音苑

鄉音苑:方言的大觀園──我們說什麼&我們從哪裡來

著名的語言學家兼人類學者沙皮爾(Edward Sapir)及其學生班傑明‧霍爾夫(Benjamin Whorf)曾提出受到重視和爭議的沙霍假設(Sapir-Whorf hypothesis):我們說的語言決定我們怎麼思考、是什麼人;語言決定了一種思考方式,反映出各種族文化思想和觀念的不同。簡言之,其認為使用另一種語言就是在改變一種思維模式。雖其學說有過於武斷之處,不過語言確實是信息和文化的載體,在還沒有文字以前就有了語言,而聲音和語言的交織是在一複雜的有機狀態下的運作,被一群人使用又共同形塑出一群人獨特的符號。人類所使用的語言多元性在於除了不同國家、語系和區域之間的差異,在同一個範圍內也可能產有密集、略帶語音和腔調差異的「方言」,藉由聆聽各地的方言也能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環境。

鄉音苑(Phonemica)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平台,界面語言更包含中文繁體、簡體、英文及韓語;其所收納的音頻內容為東亞華語地區的各種方言,令說著不同方言的使用者錄製一段以方言講述的兒歌/童謠、個人經歷、地方特色飲食、民間傳說和風俗習慣等,呈現出精彩的「方言地圖」故事集;不僅提供了多元的語言交流機會,亦擔負了保存、催生方言記錄的文化任務。透過各地語言的「能聽度」提升,也易於加強人們對不同語言的尊重意識,同時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文化理解、語言學習的途徑。

鄉音苑的網頁畫面

現在讓我們來瞧瞧上面有哪些有趣的家鄉話與故事吧!

搜尋及聆聽方式
(一)點選語系及語言

鄉音苑的「方言地圖」主要以語系做區分,有兩個地方能選擇想收聽的方言故事。第一個在首頁最上方的紅色banner中的「方言地圖」,另一個則是在地圖上方的一排選鈕,可以更精準地直接以語系來搜尋。說了這麼多,倒不如親自操作和聆聽!我們試著從選單中點選「吳語」,接著會進入一張地圖,上頭布滿許多有色的圓點,各自代表這項故事錄音的位置,因此可以看出這項語言在這個平台的故事地圖分布狀況。讓我們隨機按取其中一個點,此時會顯示作者的簡介資料,主要包含:姓名、地區、使用語言、故事主題、上傳日期;再點擊一下,這位用吳語上傳的作者錄音檔、文稿便會出現囉!如果想要一次看見全部的文稿內容,按「expand/shrink transcript」即可。

隨意選定一個圓點,我們看到這位叫做孫小二的上傳者。ok,點進去看看吧!

進入到了孫小二的錄音故事:「下一句,是不是在上網啊?
地圖下方有播放鍵、循環播放,再下一個欄位則是語音及文稿的同步動態。

如果你想一次瀏覽他的故事內容,可以按展開文稿。

最棒的不僅如此,在平台註冊鄉音苑的聆聽者都能給予這段故事回饋!不論是發音、口條、內容或者自身聽懂的程度,聽眾們皆可在上面留下建議與感受,是很好的語言交流機會!想訓練演講的朋友也能善加蒐集意見不斷精進自己。

(二)自行輸入地區/語言

除了上述方便的語系、語言選單外,還可以直接手動鍵入地區及主題關鍵字,例如:輸入「四川」,頁面即載入所有標記屬於四川地區的方言故事。

我和成都話的故事。

鄉音苑的錄音所涵蓋範圍以東亞華語區為主,在臺灣也不乏閩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的錄音喔!讓我們來聽聽南島語系──「泰雅語」的故事。


用泰雅語錄製關於后羿射日的傳說:「射太陽的故事」。

用方言說的故事是不是非常道地、有溫度又有趣呢?如果你也說著一口家鄉話,又有分享故事的熱忱,不妨試試鄉音苑這個獨特的「語言音景故事平台」,此不僅是貢獻珍貴的文化資源,也能令家鄉的話被世界聽見!

我們所聽見的聲音可以是生活的容貌,也能是我們溝通思想和互動的媒介。融聲創意將在日後分享更多音景地圖,讓我們期待下一場音景旅行,與大家共遊世界各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潮濕的共鳴》紀柏豪個展

《潮濕的共鳴》源自藝術家在汐止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在地社群密切合作,走訪河畔、湖泊及各種治水設施,尋訪水的痕跡。汐止舊名「水返腳(Tsui-Tng-Ka)」,因基隆河漲潮到此又折返而得名。展覽以汐止的水文環境及歷史為背景,探討人們如何對周遭的水—河流、雨水、濕氣—進行控制,而這樣的控制又如何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閱讀全文 »

聲化感官實驗室 Sonic Sensory Lab
2023 展覽回顧

在2023年,聲化感官實驗室以創新與多元的藝術探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跨越聲音、自然、科技和社會的奇妙世界。從汐止水岸的聲音探索,到台灣及墨西哥間的環境對話,再從地球共振與保護性噪音的創意抵抗到探索太空時代的未來飲食,最後回看世界各地的城市聲響,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感官的旅程,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挑戰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並引發對更大宇宙意義的探索。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