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器 DIY:ㄍㄨㄣsynth

首先你應該很好奇什麼是ㄍㄨㄣ

 

到底什麼是ㄍㄨㄣ呢?

好啦ㄍㄨㄣ就是我的名字第三個字鈞的台語(大學某天被室友這樣叫,這個ID就一路跟著我到現在)

一路上還想開發很多,ㄍㄨㄣ節拍器,ㄍㄨㄣ調音器,ㄍㄨㄣ節奏訓練,ㄍㄨㄣ自動鼓手(?

好啦超級離題!

 

ㄍㄨㄣsynth就是   我做的合成器(?弱掉

先看看完整使用者介面:

簡單來說分成4個part

  1. 鍵盤輸入介面 (最上面)
  2. 選取頻段(5個彩虹推桿),可以選擇要幾倍的sine波一起進來high
  3. 發聲模式(amp mode),我預設好了4種amp曲線,得到不同聲音
  4. 監視介面,也就是波型顯示跟總音量操控那些的

那先來拆解一下,我們來看我的內部(?

啊~~好亂啊!  (沒關係下面會分4個地方講)

第一! 鍵盤

就是很簡單的midi介面而已(夠簡單吧!?)

 

第二!選取頻段

這裡用了五個gain,每一個倍數各一個,這樣就可以自己調整想要的波形的倍數組成

 

第三:發聲模式(amp mode)

這裡用4種function曲線,大概設計了我心裡想到的基本音量曲線

並且用switch,讓我們可以選擇要經過哪一種function

曲線送進去經過line~然後送回原本發聲的地方,讓他們相乘!

第四!監視介面!

主要就是進行最後的master音量,還有把訊號送到scope讓使用者可以看現在的波形~

 

成果影片:

 

 

心得:

作業有越來越難的趨勢T_____T

快頂不住啦 (沒

希望可以撐到學期末!而且要可以繼續做出很酷的東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