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End of the Road——聆聽生命消逝
現代化發展在人類的生活、文化、經濟層面都有著不容小覷的貢獻;然而,我們是否在行為之中,使其他物種「消音」,抹滅了他們的生存痕跡,剝奪他們「發出聲音」的權利?或者對於自然危機的提醒視而不見?透過數據聲音化,我們有機會微觀數據,以另一種替代方式接近現實世界的全貌,不被被現代性蒙蔽認知與感受。
現代化發展在人類的生活、文化、經濟層面都有著不容小覷的貢獻;然而,我們是否在行為之中,使其他物種「消音」,抹滅了他們的生存痕跡,剝奪他們「發出聲音」的權利?或者對於自然危機的提醒視而不見?透過數據聲音化,我們有機會微觀數據,以另一種替代方式接近現實世界的全貌,不被被現代性蒙蔽認知與感受。
我們可以「聽見」味道嗎?你會怎麼用聲音形容啤酒中的啤酒花香氣?「清新明亮、辛香和微酸」的口感可能是什麼樣的聲音呢?Tasting Notes 是由 Loud Numbers 團隊與來自瑞典的啤酒品鑑師 Malin Derwinger 共同創作的數據聲音化作品,針對其香氣、口感、味道和外觀等十種不同特徵創建聲音類比,重新詮釋了啤酒豐富且多變的視覺、嗅覺與味覺層次、魅力和藝術性。
阿拉斯加州中部的 Nenana 小鎮上的冰河隨著每年初春天氣轉暖,當地居民會購買3美元的彩票並群聚在冰河附近,猜測何時冰塊融化足夠並且可以開始在下游漂流,這樣的活動成為 Nenana 小鎮每年的傳統 —— The Nenana Ice Classic。冰河的升降與環境變化,對當地居民來說是群聚遊戲與慶祝的時機,但隨著數據的長期累積,對科學家們來說卻是自然氣候的警示。透過將自然環境的氣候數據聲音化,我們能更細微地感受數據當中交織在一起的多重意義。
資訊聲音化(Sonification)是能讓人用聽覺來理解周遭不可見事件與狀態的一個詩意手法。這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把天氣資訊轉換成聲音」,像是在聆聽周遭環境變化一般的Max實作練習。完成的Max Patch程式截圖如下圖,包含了會自動顯示的位置、溫度、風速與天氣類型的Message。
在當代的生成式音樂中,軟體自身即可成為曲目。數位工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必然要以現有原音樂器的邏輯解讀與再現,經常會見到特定的數位工具只為某一個作品或計劃被開發出來。
「資訊聲音化」是「生成式音樂(generative music)」的一種實踐方式。在生活周遭,存在著各種現象與事件,經由觀察與記錄,所有狀態的資訊與變動,都將變成一連串的數據。 而「資訊聲音化」,顧名思義,即是將資訊以聲音再現的動作。技術上,主要是將資訊與聲音參數做配對,藉以製造聲響。
「低吟的密西西比(Humming Mississippi)」這件作品,是由藝術家Derick Ostrenko、Jesse Allison與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沿海液壓實驗室(Coastal Hydraulics Lab)」合作並由學術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