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太空樂器《Telemetron》

前幾週我們介紹了 太空樂團,事實上他們用的其中一項樂器,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作品《Telemetron》!

至今,人類在太空環境下所能做的只有生存。人類被小心地往返於太空中,在相對較短的停留期間,太空人獲得了最少的補給以維持生命並能夠進行實驗。隨著人類計畫至太空出長期任務,我們不禁想像:「人類文化」在地球上會是怎麼樣呢?

我們開始做的不僅僅是在太空中生存——Nicole L’Huillier 和 Sands Fish 決定探索人類的創意和設計如何在太空上演變。《Telemetron》是一種獨特的音樂表演方式,利用零重力,試圖將表演突破地球的限制,開闢了音樂創作新的領域。


(圖源:http://nicolelhuillier.com/portfolio/the-telemetron/)

The Telemetron是一個十二面體樂器,裡面有一個可發出鐘聲的陀螺儀裝置。表演者在空間中移動、搖晃、碰撞來演奏樂器。鐘在旋轉及碰撞時會發出遙測信號,記錄每個鐘聲的位置、方向和旋轉角度——這些元素都組成了作品。此樂器甚至可以在太空船內或在太空真空中演奏,無需聲波!

在太空獨特的真空和零重力環境中,存在著和地球不同的條件,因此也會創造出不同的人類文化。Sands 和 Nicole 探索了一種新的音樂肢體語言—使用音樂作為社交互動和交流的元素,或許有一天,可以利用此樂器作為和外星人溝通的方式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中聽見什麼——中研院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

聲音生態學的實驗室裡都執行著怎樣的研究?上一回挑選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Acoustic Ecology Lab,他們發展在地走聽、社區參與聲音錄製、傳感技術等,也分析聲景數據資料以了解環境生態。而臺灣在中研院由林子皓老師帶領的海洋聲景生態資訊實驗室,則聚焦在以遙測的方式蒐集聲音資料研究分析環境與變動與生物的多樣性,也探討人為活動如何影響環境生態。

閱讀全文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