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Zero-Gravity Band——無重力下的樂團表演

應該有不少人都看過 OK Go – Upside Down & Inside Out的MV 吧!這隻MV是在無重力的情況下拍攝的。不過你有想過,若是樂團在無重力下演出,會是什麼樣子呢?

實際上是沒有這麼容易的!
2018年巴賽隆納的Sónar +D藝術節上展示了一件作品——Zero Gravity Band
Zero Gravity Band是一個 360º 的沉浸式聲光裝置,由音樂製作人 Marc Marzenit 和新媒體藝術家 Albert Barqué-Duran 合作創造,讓觀眾感受在零重力下創造藝術的感覺。

半個世紀以前,人類就已經登陸月球;我們也發送太空船到火星——但對生命來說,外太空好像一直以來不太友善。
「在沒有重力、氧氣或輻射防護的地方,我們認為人類無法生存。然而,最近的發展正在改變這種看法,並將宇宙呈現為一個充滿可能且吸引人的地方。」Marzenit 表示。

「宇宙探索」並非那麼遙不可及的領域,利用太空相關科技,來實現藝術表達、提出新的想像,進而促使太空探索領域對公眾開放。Marzenit 說:「如果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去掉重力,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創作音樂和藝術的方式完全改變了。」

圖源:https://sonarplusd.com/en/programs/barcelona-2018/areas/the-zero-gravity-band/the-zero-gravity-band

「變化最大的事情之一是你的體重和你以前的感知消失了。樂器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你不能像我們在地球上那樣彈鋼琴或鼓。你的作曲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你需要其他工具。」Marzenit 解釋。

▲Zero Gravity Band製作過程/預告

                           

▲Zero Gravity Band在Sónar +D的展示成果

這些概念可能看起來很奢侈,不過它其實和太空旅遊、探索其他行星的資源任務一樣,都是越來越接近現實的——「太空藝術」希望讓公眾能感覺到,「宇宙探索」並非那麼遙不可及的領域。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AI注入新的靈魂:虛擬音樂家

探索創意人工智慧中有趣的音樂應用之一:虛擬音樂家創作音樂,一個虛擬角色也可以像人類藝術家一樣發布音樂。不同於大家熟悉的虛擬藝術家,其背後音樂是由人類協助創作的,人工智慧生成的音樂家,其音樂和文字完全由人工智慧工具驅動,沒有人類在背後協助創作,而是引入新的「靈魂」

閱讀全文 »

探索數據的詮釋與批判

數據以及技術中控制、規範、監視的關係是什麼?數據是否建構了網絡、決定生物的行為與觀點,並且進一步行使權力和控制知識?聲音是如何讓數據擁有「行動」與「說話」的能力?數據除了是資料聲音化的重要元素,它也同時與環境、技術、政治、社會相互纏結,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極具影響力與震撼力的互動關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