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科技與聲音藝術的結合——《Tributaries of Our Distant Palpability》

(圖片來源:http://matthewmosher.org/portfolio_entry.php?art_id=108&category=&media=&dimensions=&title=)

 

 

《Tributaries of Our Distant Palpability(可觸知的支流)》是由Matthew Mosher、Tony Obr 和 Danielle Wood 合作的作品。這件裝置作品結合了光敏電阻和陶瓷,擁有類似海葵的外型,當光敏電阻接收到的光線亮度發生改變時,將觸發不同的音軌來暗喻數字海洋中的泥潭。這件作品更多的意義似乎在於科技賦予聲音藝術更大的發揮空間,不再是一群痴迷與科技的Geek,而試圖用科技來解讀我們的生存空間。

互動設計,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起初命名為「SoftFace」。在1989年,位於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率先成立了交互設計的碩士學位,起初命名為電腦相關的設計,而後改為互動設計。在任何的人工物的設計和製作過程裡,互動設計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產品和用戶體驗日益複雜和逐漸被重視,新的介面、操作方法和體驗以一種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姿態出現,並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在聲音藝術中,這個互動成為了觀眾與作品,或演奏者與樂器進行機制性溝通的橋樑。特別是進入數字時代,多媒體互動、多學科角度讓作品的製作、互動方式和對聲音美學的思考有了更多元的樣態。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AI注入新的靈魂:虛擬音樂家

探索創意人工智慧中有趣的音樂應用之一:虛擬音樂家創作音樂,一個虛擬角色也可以像人類藝術家一樣發布音樂。不同於大家熟悉的虛擬藝術家,其背後音樂是由人類協助創作的,人工智慧生成的音樂家,其音樂和文字完全由人工智慧工具驅動,沒有人類在背後協助創作,而是引入新的「靈魂」

閱讀全文 »

探索數據的詮釋與批判

數據以及技術中控制、規範、監視的關係是什麼?數據是否建構了網絡、決定生物的行為與觀點,並且進一步行使權力和控制知識?聲音是如何讓數據擁有「行動」與「說話」的能力?數據除了是資料聲音化的重要元素,它也同時與環境、技術、政治、社會相互纏結,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極具影響力與震撼力的互動關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