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南準 Nam June Paik:錄像藝術的先驅
1932 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的白南準,從小學習音樂,後因韓戰而離開家鄉。他的創作深受美國實驗作曲家John Cage 啟發,並與 Joseph Beuys、小野洋子等知名前衛藝術家,積極參與前衛藝術激浪派(Fluxus)運動,進行許多帶有概念意義的藝術行為與創作。
1932 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的白南準,從小學習音樂,後因韓戰而離開家鄉。他的創作深受美國實驗作曲家John Cage 啟發,並與 Joseph Beuys、小野洋子等知名前衛藝術家,積極參與前衛藝術激浪派(Fluxus)運動,進行許多帶有概念意義的藝術行為與創作。
《4分33秒》是1950年代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最著名的音樂作品之一。這時的凱吉,經由接觸東方哲學及《易經》的機遇(如拋硬幣、算卦等概念),創作出《4分33秒》,在當時引發極大爭議。
1930年代,喜劇演員 Stan Laurel 和 Oliver Hardy 出演了他們第一部有聲電影《Night Owls(貓頭鷹)》,他們具有張力性的演出不僅使得他們立足於美國喜劇影壇,還啟發了許多藝術家,如荷蘭先鋒作曲家Dick Raaijmakers。
《Tributaries of Out Distant Palpability(可觸知的支流)》是由Matthew Mosher、Tony Obr 和 Danielle Wood 合作的作品。這件裝置作品結合了光敏電阻和陶瓷,擁有類似海葵的外型,當光敏電阻接收到的光線亮度發生改變時,將觸發不同的音軌來暗喻數字海洋中的泥潭。
Hans-Gunter Lock的自動表演裝置展出於SMC2017研討會。作品由機舵機、控制器、錄音設置、電腦版、氣壓泵和笛子組成,並置於一個房間內。該裝置將會通過氣壓泵加壓,氣流連接到笛子的吹嘴來演奏曲目。
《Her Long black hair》是一件行走在中央公園中的作品,繞過蜿蜒的神秘之旅,回顧了一位神秘女性的腳步聲。在她的敘事風格中,該作品呈現了一個複雜的地理位置、時間、聲音和感知經驗,並與文本、當地歷史、氛圍、歌劇和音樂等進行交織的觀察。行走與視覺世界相呼應,Cardiff使用照片來反映圖像在觀念上擁有、遺失、歷史和美麗之間的關係。
Interactive Soundscape項目呈現一個交互的環境,其靈感來源於音景作曲。觀眾可以探索一個基於田野錄音構建的空間,通過行走來控制聲音的渲染和激活顆粒狀的合成器。
在古代,人的語音作為一種與自然交流的訊號,其中,聲音的表演則依賴於祭祀儀式。音樂最早作為一種語音實踐,不僅僅是作為非語言性聲音的延伸,也作為語音語調的強化,或是對語調音質的研究。
「低吟的密西西比(Humming Mississippi)」這件作品,是由藝術家Derick Ostrenko、Jesse Allison與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沿海液壓實驗室(Coastal Hydraulics Lab)」合作並由學術機構收藏。
作曲家大衛·都鐸(David Tudor)的「雨林(Rainforest)」系列,可視為當代古典作曲家對既有音樂體制的反動實踐。他自1968年起,試圖透過一系列創作去探究共振的「揚聲物件(Speaker 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