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ice of Mobility》資料聲音化工作坊 活動紀錄
本次工作坊介紹有關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的案例及基礎知識,並使用圖像化Max/MSP開發工具,以台北捷運數據進行資料化轉譯實作,討論如何以「聲音化」來激發情感和共鳴,使數據更加生動和易於記憶。
本次工作坊介紹有關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的案例及基礎知識,並使用圖像化Max/MSP開發工具,以台北捷運數據進行資料化轉譯實作,討論如何以「聲音化」來激發情感和共鳴,使數據更加生動和易於記憶。
現代化發展在人類的生活、文化、經濟層面都有著不容小覷的貢獻;然而,我們是否在行為之中,使其他物種「消音」,抹滅了他們的生存痕跡,剝奪他們「發出聲音」的權利?或者對於自然危機的提醒視而不見?透過數據聲音化,我們有機會微觀數據,以另一種替代方式接近現實世界的全貌,不被被現代性蒙蔽認知與感受。
我們可以「聽見」味道嗎?你會怎麼用聲音形容啤酒中的啤酒花香氣?「清新明亮、辛香和微酸」的口感可能是什麼樣的聲音呢?Tasting Notes 是由 Loud Numbers 團隊與來自瑞典的啤酒品鑑師 Malin Derwinger 共同創作的數據聲音化作品,針對其香氣、口感、味道和外觀等十種不同特徵創建聲音類比,重新詮釋了啤酒豐富且多變的視覺、嗅覺與味覺層次、魅力和藝術性。
阿拉斯加州中部的 Nenana 小鎮上的冰河隨著每年初春天氣轉暖,當地居民會購買3美元的彩票並群聚在冰河附近,猜測何時冰塊融化足夠並且可以開始在下游漂流,這樣的活動成為 Nenana 小鎮每年的傳統 —— The Nenana Ice Classic。冰河的升降與環境變化,對當地居民來說是群聚遊戲與慶祝的時機,但隨著數據的長期累積,對科學家們來說卻是自然氣候的警示。透過將自然環境的氣候數據聲音化,我們能更細微地感受數據當中交織在一起的多重意義。
《無形介面 Invisible Interfaces》是一個跨學科創作計畫,聚焦於環境感知和氣候議題。融聲創意與dériveLAB、BEMA,前往墨西哥進行交流與駐地創作。我們希望透過當代藝術方法和新興技術來了解和認識氣候緊急情況,以彌合生態信息和接收者之間的差距。
數據以及技術中控制、規範、監視的關係是什麼?數據是否建構了網絡、決定生物的行為與觀點,並且進一步行使權力和控制知識?聲音是如何讓數據擁有「行動」與「說話」的能力?數據除了是資料聲音化的重要元素,它也同時與環境、技術、政治、社會相互纏結,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極具影響力與震撼力的互動關係。
在後人類思潮下,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被重新檢視,各種存在實體的能動性可以怎樣透過創意科技去彰顯,讓抽象概念能被轉譯,在視覺、聽覺感官回饋種創造想像空間,即是我們能利用「資料聲音化」來實驗的場域。藝術家紀柏豪將會介紹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的概念與案例,並使用Max 8軟體來進行實作。
「距離之歌」為一基於普及運算的生成式音樂系統,讚頌科技發展下被壓縮的時空概念與連通性。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開啟指定網頁後,即會成為拓墣座標上的節點。系統將依據行動裝置回傳的定位資料,不斷計算所有節點間的相對距離與方位,並觸發分佈於空間聲場中的樂音,將定位資料轉化為聲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