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 -《Jazzari》&《Plink!》

文:紀柏豪

網路技術開拓了音樂科技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串流音樂也是網路技術應用案例之一。近年來,因網路傳輸速度的進步,開發者因而發明了建構在雲端的數位音樂工作站。此外,更因網路無國界限制的優點,更多跨越地區限制、能夠多人一起在雲端創造音樂的網路音樂合作案例也陸續被開發。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基於網路技術的音樂合作案例吧!

Jazzari

Jazzari是一個存在於瀏覽器中、以Java Script為基礎的線上爵士三重奏系統,並有虛擬人物動畫來對應音樂內容。這樣的線上半自動化音樂系統,啟發自許多前衛音樂家在機率音樂、生成與互動式音樂上的實驗與嘗試。因此,Jazzari是命名自一位12世紀的學者兼發明家 Ismail al-Jazari。人們認為 Jazari 發明了第一批可編程的音樂機器;相傳他製造的「音樂自動機(musical automaton)」是一艘飄蕩於湖面、載有四個自動演奏家的船支,用以招待參加皇家飲酒會的賓客。

音樂自動機(musical automaton)
音樂自動機(musical automaton)

連結: https://jackschaedler.github.io/jazzari/

Plink!

Plink!是一個類似捲軸遊戲的平台,可讓同時開啟該網頁的使用者們,通過網路一起創造音樂。該項目的音樂互動系統進入門檻較低,只要移動滑鼠,就可觸發系統的預設音色和音階,產出具有一定聆聽性的音樂內容。Plink!能讓玩家們在網頁畫面上「看到」彼此,還支持創建私人遊戲間,簡易友善的操作介面吸引了眾多網路玩家參與,無論是何時連上網頁,通常都會有在世界某處的其他用戶跟你一起同樂。

PINK!|圖片來源:https://plink.in

連結: http://plink.in/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AI注入新的靈魂:虛擬音樂家

探索創意人工智慧中有趣的音樂應用之一:虛擬音樂家創作音樂,一個虛擬角色也可以像人類藝術家一樣發布音樂。不同於大家熟悉的虛擬藝術家,其背後音樂是由人類協助創作的,人工智慧生成的音樂家,其音樂和文字完全由人工智慧工具驅動,沒有人類在背後協助創作,而是引入新的「靈魂」

閱讀全文 »

探索數據的詮釋與批判

數據以及技術中控制、規範、監視的關係是什麼?數據是否建構了網絡、決定生物的行為與觀點,並且進一步行使權力和控制知識?聲音是如何讓數據擁有「行動」與「說話」的能力?數據除了是資料聲音化的重要元素,它也同時與環境、技術、政治、社會相互纏結,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極具影響力與震撼力的互動關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