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用技術鑿開聲音的女人——Daphne Oram
時光倒轉回 1950 年,在夜晚的倫敦,BBC 工作室仍亮著一盞燈,工作室裡的女人著迷地反覆錄音、剪接、回放,傳出斷續的聲響。當時沒有人知道,這個女人在無數的夜裡,用聲音鑿開了電子音樂與具象音樂的牆。
時光倒轉回 1950 年,在夜晚的倫敦,BBC 工作室仍亮著一盞燈,工作室裡的女人著迷地反覆錄音、剪接、回放,傳出斷續的聲響。當時沒有人知道,這個女人在無數的夜裡,用聲音鑿開了電子音樂與具象音樂的牆。
大家應該都有想像過,敲打一些尋常物件,卻可以發出有別於該物件材質既有音色的聲音吧?有些電子鼓產品即是用這種方式來觸發Midi Trigger,那如果我們透過Max這樣的軟體,可以怎麼快速應用音量判定來實現互動呢?
Google於2016年中開展「Magenta」計畫,探索機器學習在音樂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實現更趨近於人類表現性的數位語言。即使背後運算原理相當複雜,但成果都是為了使創作過程能夠變得更直覺且具啟發性,讓每個人都能運用這些工具體驗全新的音樂生成路徑,而非憑藉大數據來取代人的創意。
Wekinator是一套免費、開源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軟體,由Goldsmiths資工教授Rebecca Fiebrink所開發。這套軟體可以讓任何人藉由機器學習的力量,來創建新型態的樂器、手勢控制、互動介面,透過電腦的分析與回應,來解讀外部資訊與動作,而這過程甚至不用自己撰寫任何一行程式碼!
在當代的生成式音樂中,軟體自身即可成為曲目。數位工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必然要以現有原音樂器的邏輯解讀與再現,經常會見到特定的數位工具只為某一個作品或計劃被開發出來。
「資訊聲音化」是「生成式音樂(generative music)」的一種實踐方式。在生活周遭,存在著各種現象與事件,經由觀察與記錄,所有狀態的資訊與變動,都將變成一連串的數據。 而「資訊聲音化」,顧名思義,即是將資訊以聲音再現的動作。技術上,主要是將資訊與聲音參數做配對,藉以製造聲響。
極簡派作曲家史提夫·萊許(Steve Reich)經常運用獨創性的現代作曲技法,透過簡單音樂語彙及時間錯位,創造出緩慢流動的位移感。
這次融聲創意在《3.14159 共感服裝實驗展演》中,在音樂與聲音設計的部分,由於要接收穿戴式感測裝置傳送回來的資訊,以及遠端傳輸聲音資訊去控制燈光效果,因此特別以Max編寫了帶有多個振盪器(Oscillator)的Scale Modulation聲音合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