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訊】科技藝術工作坊|顯微影像聲音化實作!

在後人類思潮下,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被重新檢視,各種存在實體的能動性可以怎樣透過創意科技去彰顯,讓抽象概念能被轉譯,在視覺、聽覺感官回饋種創造想像空間,即是我們能利用「資料聲音化」來實驗的場域。藝術家紀柏豪將會介紹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的概念與案例,並使用Max 8軟體來進行實作。

閱讀全文 »

【展覽】相遇 The Encounter|2020臺灣舞蹈平台

這回將座標定位高雄鳳山,深入民間,以聲音作為媒介,挖掘在地街坊的各種日常聲響,試圖找出那些熟悉的、刻意的,或不經意的聲音風景。我們搜集了鳳山在地街坊各種日常聲響,將其轉化為可自由編排的音樂元素。經由群眾參與作品,通常被視為噪音的街坊環境聲將與樂音交織,成為組構日常節奏的共創過程。

閱讀全文 »

【專案】人與行動裝置的共鳴交流-《赫茲遊樂場》計畫

《赫茲遊樂場》為兩廳院「不只在劇場」徵件獲選作品,由涵蓋藝術、音樂、表演、影像、策展、工程等不同背景的成員協力完成。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能如何運用數位科技的優勢,在人與人、人與行動裝置間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該如何讓參與者在使用手機時,能認知到自己與他人的連結,感受到現場性同時找回身體?

閱讀全文 »

【作品介紹】疫情中的城市與記憶—— #StayHomeSounds 計畫

在「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中,我們介紹了因為網路而可以讓使用者遠距共同創作的《Jazzari》和《Plink!》兩個案例。而網路的優點,除了可以遠距共同創作外,更可以以「平台」的型態,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分享全世界的聲音與故事。《城市與記憶(Cities and Memory)》就是一件以上述的概念創作出的作品。

閱讀全文 »

【作品介紹】網路音樂與聲音專題 -《Jazzari》&《Plink!》

網路技術開拓了音樂科技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串流音樂也是網路技術應用案例之一。近年來,因網路傳輸速度的進步,開發者因而發明了建構在雲端的數位音樂工作站。此外,更因網路無國界限制的優點,更多跨越地區限制、能夠多人一起在雲端創造音樂的網路音樂合作案例也陸續被開發。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基於網路技術的音樂合作案例吧!

閱讀全文 »
返回頂端